关于“忠信为周”的解释
(2016-09-13 18:50:29)
标签:
历史文化 |
分类: 观点 |
关于“忠信为周”的解释
“忠信为周”四字出自《国语·卷五鲁语下》。
对曰:“寡君使豹来继先君之好,君以诸侯之故,贶使臣以大礼。夫先乐金奏《肆夏》、《樊》、《遏》、《渠》,天子所以飨元侯也;夫歌《文王》、《大明》、《绵》,则两君相见之乐也。皆昭令德以和好也,皆非使臣之所敢闻也。臣以为肄业及之,故不敢拜。今伶箫咏歌及《鹿鸣》之三,君之所以贶使臣,臣敢不拜贶?夫《鹿鸣》,君之所以嘉先君之好也,敢不拜嘉?《四牡》,君之所以章使臣之勤也,敢不拜章?《皇皇者华》,君教使臣曰‘每怀靡及’,诹、谋、度、询,必咨于周。敢不拜教?臣闻之曰:‘怀私为每怀,咨才为诹,咨事为谋,咨义为度,咨亲为询,忠信为周。’君贶使臣以大礼,重之以六德,敢不重拜?”
穆叔如晋,报知武子之聘也,晋侯享之。金奏《肆夏》之三,不拜。工歌《文王》之三,又不拜。歌《鹿鸣》之三,三拜。韩献子使行人子员问之,曰:「子以君命,辱于敝邑。先君之礼,藉之以乐,以辱吾子。吾子舍其大,而重拜其细,敢问何礼也?」对曰:「三《夏》,天子所以享元侯也,使臣弗敢与闻。《文王》,两君相见之乐也,使臣不敢及。《鹿鸣》,君所以嘉寡君也,敢不拜嘉。?《四牡》,君所以劳使臣也,敢不重拜?《皇皇者华》,君教使臣曰:『必咨于周。』臣闻之:『访问于善为咨,咨亲为询,咨礼为度,咨事为诹,咨难为谋。』臣获五善,敢不重拜?」
此段文字里面没有“忠信为周”一说,只有“必咨于周”,而且这里的意思表达得很清楚,“访问于善为咨”,“咨”为动词,“亲”、“礼”、“事”、“难”均为咨询内容。虽然《国语》、《左传》中四“咨”内容表述有细微差别,仍可认为两者四“咨”总体是一回事。“访问于善为咨”表明了“咨”已经包含了被访问的对象是善人,同时也是被咨的对象,所以 “咨”后面的字“亲”、“礼”、“事”、“难”(《国语》里是“才、事、义、亲”)是指咨的内容而不是咨的对象(人),所以把“忠信为周”注为“言当咨之于忠信之人”是错误的。
《左传》中五德合《国语》中前六德中的五德,未计入“每怀靡及”之德,也就再次确认了表明“忠信为周”与“必咨于周”是指的同一德。此六德源自《诗经》中的《皇皇者华》,其文如下:
皇皇者华,于彼原隰。駪駪征夫,每怀靡及。
我马维驹,六辔如濡。载驰载驱,周爰咨诹。
我马维骐,六辔如丝。载驰载驱,周爰咨谋。
我马维骆,六辔沃若。载驰载驱,周爰咨度。
我马维骃,六辔既均。载驰载驱,周爰咨询。
这里的周是四周遍野的意思。是周的通义,在四周遍野达到四“咨”的目的。故而《国语》、《左传》里“必咨于周”之周为周围之义,即周之通义。韦昭注中把“‘每怀靡及’,诹、谋、度、询,必咨于周。”合称为六者,此处为六德之出处,无有“忠信为周”,故“忠信为周”之德解当符合“必咨于周”之德解方可(韦昭注“言当咨之于忠信之人”当属望文生义,误读矣。)。如此则“忠信为周”应解释为尽忠守信为咨于四周。所以“周”字在《国语》“忠信为周”中不作忠信之义解,不可以此作为周解释为忠信的依据。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