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4-09 13:24:06
诗歌形式的要素之一:押韵
何之彦
诗歌是一种文学体裁。有意境有情趣,且文句精炼是其核心。同时,诗歌区别于其他文学体裁的最重要点是其形式,即诗歌具有音乐性,它不仅仅是用来阅读,而且还需要吟诵,朗朗上口。新诗不要求字数对齐,也不一定要注意上下句之间的平仄关系,但通常应该注意音节的对应,即体现音韵合口,尤其要注意句末的押韵。
押韵在一首诗里,可以通篇押一个韵,也可以中途换韵。自由体新诗建议在句号或相当于句号的感叹号等处押韵。韵脚最好押同声韵,即要么都是平声,要么都是仄声。
我国旧体诗根据《平水韵》押韵。近代在戏曲界广泛使用《十三辙》,也用在诗歌创作上。由于语言是变动的,所以,新诗建议根据中华诗词学会2005年发布的《中华新韵》的要求来押韵。
《中华新韵》依据的是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发音。
平声指阴平和阳平(第1、2声),仄声指上声和去声(第3、4声),如ma音中的“妈”、“麻”、“马”、“骂”分别是阴平、阳平、上声和去声,前二字读音是平声,后二字读音是仄声。过去曾有入声,入声发音短促,归入仄声,现在还存在于某些方言中,但现代汉语普通话里已没有入声字了。
韵指的是每个字的韵母发音。韵母可分为韵头、韵腹、韵尾三个部分。韵母中开头的i、u、ü,称为韵头;韵头后面的元音部分称为韵腹,它是韵母发音的主部;韵腹后面的辅音部分,即n、ng,称为韵尾。韵腹和韵尾合称韵身。有的韵母没有韵头,只有韵身。有的韵母没有韵尾,韵腹即是韵身。显然,韵身相同的字,发音取同一收势,读起来和谐统一,用之就是押韵。
附上中华新韵14个韵部表,至于《中华新韵(十四韵)常用字简表》有兴趣者可上网搜索。
《中华新韵》韵部表:
一、 麻 a,
ia, ua
二、 波 o,
e, uo
三、 皆 ie, üe
四、 开 ai, uai
五、 微 ei, ui(uei)
六、 豪 ao, iao
七、 尤 ou, iu(iou)
八、 寒 an,
ian, uan, üan
九、 文 en,
in(ien), un(uen), ün(üen)
十、 唐 ang, iang, uang
十一、庚 eng, ing(ieng), ong(ueng), iong(eng)
十二、齐 i,
er, ü
十三、支 -
i(零韵母)
十四、姑 u
帮助记忆,可念成:新韵麻婆,揭开为好,有汗温塘,更急只顾。即:新韵麻波,皆开微豪,尤寒文唐,庚齐支姑。
注:皆韵中的e发影不同于波韵中的e,前者发音实际为ê。齐韵中的ü,使用拼音输入法时常用v来代替;此外,ü在辅音j,q,x后方时,写成:ju(居)、qu(区)、xu(虚),ü上两点省略;在y的后方时也省去两点写成u,如:与yu、月yue、韵yun、原yuan。尤韵中的ou前的声母为j、q、x时,需要加i变成iou,书写时又常常省去中间的o而写成iu,如:就jiu、球qiu、秀xiu。支韵中的i与声母zh、ch、shi、r、z、c、s相拼就读这些声母的读音,所以称作零韵母,它与齐韵及其他韵部中的i发音不一样,后者读音为“依”。汉语中有字头无声母的发音,如:啊a、哀ai、安an、昂ang、奥ao、鹅e、诶ei、恩en、欧ou,但是,单独的i、u、ü发音写成:依yi、乌wu、淤yu,单独的ong写成翁weng。i开头的韵母单独书写时要改变为y打头,如:意yi、呀ya、耶ye、腰yao、忧you、烟yan、因yin、央yang、英ying、雍yong。u开头的韵母单独书写时要改变为w,写成乌wu、蛙wa、
窝wo、歪wai、威wei、弯wan、温wen、汪wang、翁weng。韵母iou,uei,uen前面加声母的时候,写成iu,ui,un,例如:牛niu、归gui、论lun。er属于齐韵,位于其他字后构成儿化韵时,er缩写为r。
附:汉语拼音中的元音和辅音、声母与韵母
声母(指位于字头的辅音):
b, p, m, f, d, t, n, l, g, k, h, j, q, x, zh,
ch, sh, r, z, c, s, y, w (y,
w又称作半元音)。辅音n、r和辅音字母组合ng位于字尾时不称作声母。
韵母 (包含以下三种):
单元音:a, e, i, o, u, ü。
双元音或三元音(部分双元音是由三元音缩写而成):ai, ao, ei,
ia ie (ê), ou, ua,
uo, üe, uai, ui (uei), iao, iu
(iou)。
元音与非位于字头的辅音组合:an, ian, uan, üan,
en, in (ien), un (uen), ün (üen), ang, iang, uang, eng, ing (ieng),
ong (ueng), iong (eng), er。
押韵诗歌举例:
譬如一位博友的诗:
“初来燕子看新鲜,
满街时尚收眼中,
人人追赶新潮流,
笑容满面如桃红,
醉了谁的眼朦胧。”
其中,第2、4、5句句末押韵,而且都是平声:中、红、胧(庚韵)。暂不管诗意与字词如何,但诗句读起来朗朗上口。
再看拙诗节选:
“迎着东方那一抹曙色,
我沿着草原四处徜徉。
野菊丛中,小小的石头,
闪耀着斑驳的微光。
薄薄的晨雾慢慢散去,
狂放嘶鸣的骏马放开四蹄。
随影望去,青青的原野,
接续着浅蓝的天际。”
——《希拉穆仁草原掠影》节选
前段第二、四句末尾,徉、光两个字押韵ang(唐韵),后段第一、二、四句末尾,去、蹄、际三个字押韵 ü或i(齐韵)。显然,此诗中途换韵。
注意,四句诗的二、四句必须押韵,第一句可以押韵也可不押韵,第三句作为变化通常不押韵。
附《十三辙》:
声乐界研究歌词的格律韵辙及唱法上的收声归韵,都是依据“十三辙”进行的。十三辙原是北方京剧、曲艺度曲所用,它简练好记,韵宽辙广,使用方便。
为了便于记忆,把十三辙用十三个字连起来为:春、夏、秋、冬,南、来、北、往,各、界、互、报、喜。所代表的韵目名称如下:
(1)春——人辰辙,凡收en、in、uen、和ün的字都属人辰辙,如“春”(chun)、“森”(sen)、“林”(m)、“军”(jun)、“温”(wen)等字。
(2)夏——发花辙,凡收a、ia、ua的字都属发花辙。如“夏”(xia)、“沙”(sha)、“家”(jia)、“刷”(shua)等字。
(3)秋——由求辙,凡收ou、iu、iou的字都为由求辙。如“秋”(qiu)、“楼”(lou)、“酒”(jiu)、“有”(you)等字。
(4)冬——中东辙,凡收ong、iong、eng、ueng、ing的字都为中东辙。如“冬”(dong)、“雄”(xiong)、“翁”(weng)、“英”(ying)等字。
(5)南——言前辙,凡收an、ian、uan、üan的字都为言前辙。如“南”(nan)、“甜”(tian)、“端”(duan)、“泉”(quan)等字。
(6)来——怀来辙,凡收ai、uai的字都为怀来辙。如“来”(lai)、“快”(kuai)等字。
(7)北——灰堆辙,凡收ei、uei的字都为灰堆辙。如“北”(bei)、“水”(shui)、“伟”(wei)等字。
(8)往——江阳辙,凡收ang、iang、uang的字都为江阳辙。如“往”(wang)、“江”(jiang)、“光”(guang)等字。
(9)各——梭波辙,凡收e、o、uo的字都为梭波辙。如“各”(ge)、“模”(mo)、“多”(duo)等字。
(10)界——乜斜辙,凡收ie、ue的字都为乜斜辙。如“界”(jie)、“雪”(xue)等字。
(11)互——姑苏辙,凡收u的字都为姑苏辙。如“互”(hu)、“助”(zhu)等字。
(12)报——遥条辙,凡收ao、iao的字都为遥条辙。如“报”(bao)、“交”(jiao)等字。
(13)喜——衣七辙,凡收i、ü的字都为衣七辙。如“喜”(xi)、“需”(xu)等字。加上er,如“耳”等字。
如果,把不发音的-i也算上,就增加一个“知事辙”,过去,此韵归入衣七辙,但不尽合理,包含的音如:“知”(zhi)、“吃”(chi)、“诗”(shi)、“日”(ri)、“资”(zi)、“词”(ci)、“四”(si)等字。我建议增加这一辙,十三辙发展成为“十四辙”,仍然很好记忆:春夏秋冬,南来北往,各界互报喜事。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