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子黄时熏风满(三则)
文/蝶衣君
湖氵父采梅
每年夏初,山里的朋友总热情相约去湖氵父采杨梅,渐渐便形成惯例。记得第一年,缺乏经验,衣着光鲜,结果到了那大跌眼镜。原来梅子是高高挂于枝头。(而我想象中或许其生长于低矮的草丛)低处的自是被先来的采梅人摘得一干二净,剩下的多半是尚未成熟的梅子。生涩酸楚。而高处的虽然满是光鲜诱人,却终于只能无可耐何地看着其高挂枝头。

看着同行的小丫头穿着运动装直窜上树。心中很是羡慕。因自己着职业装,连上山坡都一步三摇,更不消说去爬树,便只能望着诱人的枝头干瞪眼。恰是体味了一番望梅止渴的感受。
而这一次,有备而来,换上一套极符合场景的服饰,印蓝花布上装,印蓝花布鞋。活脱脱一个采梅村姑的模样。
今年杨梅是收获的大年,再加上我们此番采摘赶的是前期。(梅子成熟期极短,只有一周光景)顾而,满山遍野的梅林里都是红得发紫的果实。对于谗嘴的我来说,自是不能放过这大饱口福的机会。鲜艳欲滴的果实,手指轻轻触及,啪的一下掉到手中,而汁水便顺着手心手背直渗淌下来……于是,你的鼻上,我的脸上,挂着艳丽的“血”痕(梅子汁)。冷不盯彼此相看,打量逗趣,笑靥如花。
因是我的有备,所以此番爬树的乐趣自是不能少却,倚借着杨梅树的枝丫,直窜上树腰。探手而去,那高悬枝头的成熟果实自是一网打尽。而我一边捕捉着诱人的果实,一边坐于枝干处大飨口福(此处似乎有猴的习性^-^)。按照果园不成文规矩,在园内吃梅子是认可的行为,所以大可不必偷偷摸摸。不过,因为谗嘴的缘故也遭遇了险情,因贪恋这枝头一簇鲜艳欲滴的梅子,侧身探去,一脚滑空,险些掉下树来,好在还算机敏,慌忙之际楞拽住枝干,假借身体与树枝的摩擦抵挡住迅速下落的冲击力。而回头细看裸露于外的肌肤,竟是伤痕累累。可怜一向保护得光滑细嫩,自是好一番伤心……
从一棵树换到另一棵树,透过错落的枝丫,探身摆上POSE,让光与影捕捉住唯美的瞬间,多少年后是否还能依稀记住这些真实的触及……
收获是最大的喜悦。不多时,大获而归。望着篮里亲手采摘的果实,颗颗硕大、红得透紫,心自是甜美。
其实很多时候,快乐,便在于体验的过程而非结果。
采梅是如此,世间万般诸事,亦是如此……
马山采梅
周末,竟被安排得满满,周六湖氵父采杨梅,周日又风尘仆仆杀到无锡马山。马山的杨梅要比湖氵父来得有名气多,再加上其悠久的历史,周遭喜梅人是不会不慕着其名前去探看的。
车拐进马山地域,原本略显空旷的道路渐显川流不息,其间大抵是慕名而来的采梅客。而当我们终于进入梅乡耿湾时,车速却不得不放慢。因一侧便是杨梅林,而前来采梅的客人多半直接把车弃在路侧直接上山,使得原本就狭窄的道路更加拥挤不堪。
事实上,沿山势盘旋的山路对于现在的梅林经济来说确实是个瓶颈,随着私家车日益增多,原有的道路状况显然不合适于蜂拥而来体验农家生活的都市人出行需求。原先是梅农采摘下山卖,现在是城市人直接驱车上山摘,迥然不同的消费理念。享受惯都市物质生活的人们,每日里面对纷繁复杂的喧嚣世界,迫切向往自然田园般的理想生活境界。于是,农家乐,自是首选方式,并渐渐成为乡村经济一道夺目风景线。当然其间很有自欺欺人的成分在内,因为真正的农村生活是这些远离的都市人始终无法真实触及的……
车缓慢前行,一段几公里的山路,竟花费一小时光景。目的地是梅园腹地,沿盘山公路前行,毗邻山道的一侧是硕果满枝丫的梅山,另一侧则是波光粼粼的太湖,在熠熠阳光下晃动着跳跃的光泽。于青山绿水间行走,总是件惬意的事,驻车等待前行的空隙,把随手捎上车的书籍拿出来翻阅,在字里行间揣摩文字的快意,便是消磨无趣等待时光的最好方式。
终于到达目的地,好客的主人早已等候在路侧。挎上采杨梅的小篓,继续演绎一番采梅女。而马山的杨梅树显然要比湖氵父的大许多,因其大抵是数十年的树龄,枝丫已然很高,非轻易便能爬上,于是满山的梅林里便到处是竹梯的身影。想必是山农为方便上山采梅的客人而早早准备着的。
许是地域缘故,湖氵父杨梅已然成熟期,而马山的杨梅却才刚刚上市,主人介绍道,真正果实大批量成熟,还要等上三四天,而细看挂满枝头的梅子确实还未到红得发紫的境地。而我,本也只是满足于挑些熟透的果实大饱口福而已。采摘的多少,反而是次要的。快乐,就在这平和的心地之间,而我这些年始终不曾奢望更多物质生活的心态,便该缘于此种心境。
下山时,热情的女主人指着甬道边刚开始培植的杨梅树介绍说,这是刚移植的幼苗,还未嫁接,所以,来年只开花,不结果。她很是无意的介绍却一下激起我好奇打探的心。接触这么多年,才第一回听人介绍原来杨梅竟是雌雄同株。可怜我贫瘠的农作物知识,远不及田间农民的实际操作经验来得丰富。枉为做了这么久的喜梅客。呵。
雌雄同株的生存方式,激起思绪几度浮沉。无生命的植物,尚且知道相濡以沫,知道彼此相依,聚集,纠缠,生死同衾,而享有丰富感情生活的人类,却常常漠视对方的存在,哪怕曾经翻云覆雨,转眼却成陌路……而这,便该是生命的另类悲哀。
只是你我,真的能悟明白这个道理么?
你,能做到些什么?
我,又能做到些啥?
……
后记:采梅,是上两周的事,才利用中午空闲整成文字,偶是懒人ing~
心浮气躁,越发臃懒,懈怠文字。小小批评下自己。该沉下心来努力为文了。呵。
附采梅旧文(多年前,行文生涩)
梅子黄时熏风满
原本昨日就和朋友们约好今早一同去采摘杨梅,只是到了晚上,急切地听天气预报,却被告之说今天有雨,热情高涨的心一下子低落到了极点,也觉得颇有些扫兴。
早上起床,睁开眼第一件事便是拉开窗帘看天色,发现微雨过后的街道显得异常地清新,如烟似霭的水汽,弥漫在若有若无的烟雨中,让沉寂的黎明显得分外妩媚和妖娆。
九点多,天似乎渐渐放晴,一行人便浩浩荡荡地驱车向山里进发。沿着宽阔的道路前行,放眼望去,四周葱绿的群山环抱,旖旎多姿的自然风光,山清水秀的景致,无声地感染着我的心绪,久郁城市的我,踏入这片清新宜人的土地,竟有一丝莫名的感动。
终于要到目的地了,远远地便见山脚下停放着一些车,想必是和我们一样,进山采梅的客人。因为昨夜刚下过雨的缘故,山路显得极为泥泞,车一路打滑着,扭扭捏捏地终于驶进位于半山腰的一座农家小院。
下了车,便有热情的山农为每人分发塑料小箩筐和铁钩,因为是第一次采梅,颇有些好奇,看到山路两旁高大的树木,便急切地问是什么树,大伙一阵哈哈大笑后,告诉说那便是梅子树。我颇有些羞愧,虽说梅子每年都吃,却总被盖在箩筐上的那些草木叶子的假相所蒙蔽,以为梅子便该是草本,如草莓般长于土壤上,却始终不知其竟是乔木,事后,查资料知道梅子应为亚热带常绿果树。
沿着崎岖的山路跟着朋友们往山林中走,我便开始后悔今天出门时的行装,着套装来采摘杨梅,现在看来绝对是不合时宜的,可怜我脚上还穿着一双凉拖,刚走几步,就因陷入泥泞而面目全非,山路两旁时不时冒出一些细小的竹子,戳在腿上,很不经意地划出一道道痕,当我一脚高一脚低艰难地往山坡上走时,总有不怎么顺心的感觉,好在沮丧的心绪很快被采摘梅子的那份愉悦所替代,看着满树熟透的梅子,那份欣喜之情分外流露于言表。
同行朋友中有个妹妹,显然是有备而来,一身轻便的运动装,三下两下便窜到树上,一边采摘着梅子,一边还饶有兴致地品尝起这诱人的鲜果,因为是微雨过后,梅子显得格外洁净,看起来也分外鲜嫩。
按捺住口水,摘下早已熟至暗紫色的梅子便往嘴里送,甜甜的,稍微带点酸,我想起望梅止渴这一词,平素里,只要一想起杨梅这词,便自然会口中生津,更不要说现在已真真切切站在这一片梅林中。
采摘梅子的过程对我来说是件绝对惬意的事情,因为穿着套裙,首先得注意所谓淑女的形象,于是一切动作必得小幅度,无奈只能捡一些生长在树枝边缘的梅子采摘,看着树顶上那些又大又诱人的梅子,心痒痒的,却又始终奈何不了。幸好有铁钩在手,好歹也能钩下些枝条,采到几颗熟透的梅子。
看着朋友们箩筐里又大又紫的梅子,而自己采摘的成果却相形见拙,既没品相又差口感,便笑着调侃说下回如再有机会,一定得穿运动装。只是终日忙于事务的我倘真要再找到机会去山里,恐怕那梅子也早该谢市了。
找一处叮咚的山泉浣洗满脚的烂泥,凉凉的,直沁人心脾,沿着涓涓流淌地泉水踏上下山路,顿觉心旷神怡,而一周工作的烦闷早已忘到爪哇国。不一会儿便又来到位于半山腰的农家小院,但见院门口堆满了客人们采摘下来的梅子,因为正值正午时分,一拨拨的人群兴致昂然地从山林中下来,观其言谈举止,显然是和我们一样,来采摘梅子的城里客人。
院子里,勤快的山农正熟练地将客人采摘下来的梅子整理打包。梅子的价钱是以箩筐为计量单位,所以一般都装得满满的,直到挤放不下。不由感叹于山农的质朴,而这时便令我想起马山路边那些有名的奸商,一斤的称,能给你三两就不错,而好多时候都采用掉包的伎俩,拿回家往往便是些烂掉的。
从农家小院驱车往山下走,行至一半,便见前面的车陷在泥泞中,车轮不住打滑却始终无法前行,热心的朋友纷纷下去帮忙推车,一阵猛力推动后终于驶出泥泞,如是险情出现了好几次。而我们的车也多次出现严重打滑的状况,眼瞅着车子直往路旁陡坡上窜,心猛地被提到骨节眼,如小鹿般跳动个不停。
下得山来,微风徐徐扑面,顿觉熏风暖人,宜人的夏天转眼便至眼前,又是一年入夏时……
(草于六月十九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