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笔墨江湖 |
『蝶语卦言』名人隐私频频被暴博客,究竟是谁更脆弱?
文/蝶衣君
前两日,主持人梁永斌以《一个偶像的湮灭》为题写了篇博文,坦言自己前一日晚上在广州主持《同一首歌》后的心情,里面提及某资深前辈傲慢轻蔑的态度及尖酸挖苦的言辞。梁在博文里未详细描述事情经过,称不想靠骂战提高点击,更不愿提及其名字:“此‘声’只应天上有,没想到的是落入凡间后,会变得如此的恶俗,我无语了。一个偶像在我心中从此灰飞烟灭。”有网友根据事件指认出文中所提前辈乃是蔡琴。
当下被暴炒得轰轰烈烈的郭德纲在博客及相声小段中甩出“汪洋的老婆跟别人睡觉,汪洋因此要自焚”的“包袱”。据说,汪洋的律师已正式向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法院递交 “郭德纲侵犯汪洋名誉权”的起诉书,其中提到郭两处侵犯汪洋名誉权,其一是郭德纲的那个相声段子,其二是郭德纲在博客上写了一段相关侵权文字。
名人隐私频频被暴,吸引众多博看客眼球,成为民众茶余饭后八卦的谈资,被各大媒体争相暴料追捧的花边新闻并大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央视一姐被暴隐私.麻老虎关博谢客
——麻老虎事件,我是忠实的旁观者。
在博上,我是懒得主动串门的人,一来新浪网速巨郁闷,南北电信网通割据市场造成严重滞留。我是南方电信用户,登陆困难,发文困难,虽和管理员屡屡交流反映,却谁也无法在真正意义上改变这个不争的事实。二来,挂在新浪论坛做版主有些年月,总有大堆事务要去协调处理,个人精力严重不够,便只能是疏忽并委屈新朋友,而一向疏于博客间的串门。再加上所发博文多以文学为主,故很少能获博客编辑惠顾。虽开博半载却始终是门庭冷落鞍马稀。
记得前回,有感于新浪博客首页眼球经济,我发了篇调侃文字《博客点击率暴长支招》。没料到被潜伏编辑分别推荐到博首、坛首、伊人风采首页,着实狂赚了一把眼球,小小满足一番虚荣。
接着受人之约又整了篇《博客与论坛捆绑宣传》替新浪论坛与博客做整合宣传,作为新人培训教材,又被分别推荐到浪首、博首与坛首。
教材刚一推出,便有天资聪慧的博友麻美眉,登门道谢该教材的实用可操作性。称其原本冷落的私家花园,因在论坛上发文带博客链接导致其点击率一夜之间暴涨。大有日近万点的趋势。因着如此惊人点击率增长的疑惑,我便赶紧前去探看,到美眉小窝一观望,发现原来其是某电视台漂亮新闻女主播。于是我便揣测其博客或许是被哪位编辑慧眼识中挂在某个显著位置推荐阅读才换取如此暴涨的流量。
凭借着多年来对新浪布局的熟悉程度,在新浪各频道间巡视一番,我的疑惑却骤然变大。浪首、博首、坛首均未见其踪影。带着严重好奇,我便在线上向美眉主播打探把帖发在哪个版块才能带来如此大的流量与点击率。
原来是麻博主凭其超凡慧根,学以致用,以惊人悟性,在论坛具有超强流量的版块以文章带链接的方式发贴《记忆中的周涛》。麻博主极好地抓住大众喜欢偷窥名人隐私这一颇具眼球卖点的题材一下扣住主题发文。不过,比较而言,小巫见大巫的是,编辑在坛首做推荐阅读时,标题改动得更是让人惊诧——昔日同窗大暴隐私,央视一姐周涛不未人知的故事。(注:大致是如此标题,我对记忆文字天生迟钝。)
眼瞅着麻美眉花园的流量日夜暴增,一宿未见,便呼哧上去万余点。作为师傅的我,稍许也带来些小小满足感。
原本想借依旧狂热迷恋新浪论坛的热情,就此写篇关于博客与论坛捆绑宣传成功案例点评文字,以进一步为推广博客们加盟论坛作微薄贡献。却没料到,事隔三日,江湖风云骤变。巨大流量带来潜伏小报娱记们的添油加醋使得麻美眉的处境骤然变得相当被动。
周三下午时分还在博首被作为典型大肆炒作的周涛隐私被暴专辑,等我晚上回家却发觉骤然不见踪影。心中便隐约觉得有些不对劲。
不多时,友电告成功案例点评暂且搁置。心中更添些许不祥。而后便发现,曾经一度被挂在坛首,以每天二万点击暴长的主贴终于被悄悄卸下。再度潜水去麻美眉博,发现这时其点击率已飞快飙升至十三万,而此时,离她挂相关文字在论坛只五天左右。
记得一周前,曾在线上与麻美眉谋面,其戏谑这日渐暴涨的点击几乎让之无法招架,并担心事主看到论坛帖而故意有人用马甲掐之,而她已无力在论坛与人频频质问解释周旋。事实上,我也通过查看该贴知道她当时在论坛比较被动,虽努力解释发帖内容客观真实,无丝毫恶意,但终于是寡不敌众落荒而逃。虽为一面之缘,我却已全然将之当作冥冥中的朋友,便关切地询问是否要找该版块斑竹删除贴子。而记得当时该论坛贴的点击为三万多,其博点击为一万有余。也许是被暴涨的点击所感染,而在人的私底下都希望文字能被更多人接受并交流。麻谢绝了我的好意。而现在想来,若当时我坚持建议其删除,也许便不会出现最终惨痛收场的局面。
在线上,彼此坦言交流文字,我邀请她到伊人文学作客,而她也陆续发了几篇文字链接给我,她的游记写得不错,如《绝世之美九寨沟》。我连连赞许,尽管作为文学的角度赏析尚有一定遗憾之处,我一一指出。她告诉我,始终热爱文字,而她的公告处关于理想的生活状态是:一半在书房,一半在路上。这至少与我有一许共鸣。在我的鼓励下,她告诉我,正欲着手写一篇关于家族往事的传奇故事。当年陈独秀曾经在她外公家里生活过一段时光。还办了一个书院。并希望到时候我能提些中肯的意见,我欣然应允。
事实上,我很快看到勤勉的麻美眉开始陆续贴出家族传奇故事,倘若不发生变故的话,我相信她爱好文字的热情也许便就此点亮。
隔天后去潜水,见麻博上公告处已改动,告:因一些缘故,关于周的文字与照片已删除。再后来,便是祝福三八节快乐,她贴了张照片在上面,原本想跟帖问候,只是我发现她早已把文字评论页面给关闭。到留言版偷窥,发现多半是以悄悄话的方式留言,想起那小报记者大肆炒作与其的独家专访,便是通过留言版锲而不舍地跟贴终于换来麻美眉的朱唇亲启,而凭借三寸不烂之舌将其频频引入陷阱,置于死地而后快的场景,我终于没再落下只字片语。
而在这个相对有些清闲的周末我终于又一次上去探看,发现麻的博早已烟消云散,无处寻觅伊人踪迹。公告处赫然挂着四字:本博已关。记数器上最后残存的数字是139580。从查看留言迹象可推断,关博日为10日晚间时分。
不知道究竟发生了些啥变故,最终竟会是如此结局。尽管我曾对其有过诸如此类最坏的揣测,但临到真切地面对这样的事实,莫名的哀伤还是忍不住侵袭我而来——也许文字本身便是种错误。而让我始终困惑的是,总有些人喜欢欲盖弥彰,利用一切可施展的权利,试图要掩盖些啥……相形之下,名人与草根,究竟是谁更脆弱?
麻的那篇文字,在删除前我略略看过一遍,基本便是对同窗往昔的深切怀念,追忆那青涩的校园往事,寥寥几笔提到对明星蒸蒸日上事业后带来友情淡漠的失望。作为旁观者,看到这些描写,并没有觉得太多的不合适。而我也相信麻在写这篇文字的时候并没有带过多个人情绪。至少给我的感觉,她在文中所流露的感情是始终真实的。后来小报记者沸沸扬扬的大肆公开对话内容,大有置其于死地而后快的卑鄙小人作风,事实上,在暴料文字中,小报记者也谈及麻提出不愿公开对话内容的要求,而记者为甩出致命杀手锏,不惜将貌似玩笑内容也作为麻公开谈条件的珐码。比如那句借用大长今的台词:“问周涛的事,给钱吧。”而通过与麻两次线上接触,我更愿意相信,这只是迫于某些压力的一句戏言。
在我认为,只要没有杜撰,侮辱,诽谤,便不涉及侵犯名誉权问题。不能因为其涉及“公众人物”的隐私,舆论的价值指针便自动偏向强势群体。在西方国家,“公众人物”作为特殊概念,被排除在名誉权法律保护范围之外,而必须接受舆论、媒体更加严厉苛刻的监督。克林顿贵为一国之主,他与莱温斯基的情色诽闻照样可以被狗崽队给掘个底朝天。白宫内频繁约会,电话性行为,总统的香烟,作为丑闻主角的莱温斯基著书《莱温斯基自传》(又译《莫妮卡的故事》),向世人淋漓尽致地展示一位梦想一夜成名的青年女子与一位权利与地位象征的男子间暧昧的情色关系。自是赚个衣钵满贯而勿庸担心侵犯名誉权。而卸任后的克林顿亦不甘示弱,著书《我的生活》,坦然提及这场震惊全球的性丑闻及弹劾案。
只是换了国情,演变到这里,便俨然沦为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局面。反过来举个例子,若是名人在自传或博里提及某时伙伴成年烂芝麻的糗事,便会理所当然作为笑料而过。会有谁去告名人侵权么?恐怕现在还未曾听说过。名人和草民原本就不是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名人总是如此脆弱,她(他)始终被迷人的光环笼罩着,试图在众人面前扮演理想中的公主(王子),不堪回首的往事是其努力抹灭的痕迹。草民唯一的过错,便是不合时宜地提及某些名人始终不愿触及的陈年往事。
而麻美眉恰是这次事件的不幸牺牲者。
——仅以此文记博友麻老虎,算是无声的送别……
文/蝶衣君
前两日,主持人梁永斌以《一个偶像的湮灭》为题写了篇博文,坦言自己前一日晚上在广州主持《同一首歌》后的心情,里面提及某资深前辈傲慢轻蔑的态度及尖酸挖苦的言辞。梁在博文里未详细描述事情经过,称不想靠骂战提高点击,更不愿提及其名字:“此‘声’只应天上有,没想到的是落入凡间后,会变得如此的恶俗,我无语了。一个偶像在我心中从此灰飞烟灭。”有网友根据事件指认出文中所提前辈乃是蔡琴。
当下被暴炒得轰轰烈烈的郭德纲在博客及相声小段中甩出“汪洋的老婆跟别人睡觉,汪洋因此要自焚”的“包袱”。据说,汪洋的律师已正式向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法院递交 “郭德纲侵犯汪洋名誉权”的起诉书,其中提到郭两处侵犯汪洋名誉权,其一是郭德纲的那个相声段子,其二是郭德纲在博客上写了一段相关侵权文字。
名人隐私频频被暴,吸引众多博看客眼球,成为民众茶余饭后八卦的谈资,被各大媒体争相暴料追捧的花边新闻并大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央视一姐被暴隐私.麻老虎关博谢客
——麻老虎事件,我是忠实的旁观者。
在博上,我是懒得主动串门的人,一来新浪网速巨郁闷,南北电信网通割据市场造成严重滞留。我是南方电信用户,登陆困难,发文困难,虽和管理员屡屡交流反映,却谁也无法在真正意义上改变这个不争的事实。二来,挂在新浪论坛做版主有些年月,总有大堆事务要去协调处理,个人精力严重不够,便只能是疏忽并委屈新朋友,而一向疏于博客间的串门。再加上所发博文多以文学为主,故很少能获博客编辑惠顾。虽开博半载却始终是门庭冷落鞍马稀。
记得前回,有感于新浪博客首页眼球经济,我发了篇调侃文字《博客点击率暴长支招》。没料到被潜伏编辑分别推荐到博首、坛首、伊人风采首页,着实狂赚了一把眼球,小小满足一番虚荣。
接着受人之约又整了篇《博客与论坛捆绑宣传》替新浪论坛与博客做整合宣传,作为新人培训教材,又被分别推荐到浪首、博首与坛首。
教材刚一推出,便有天资聪慧的博友麻美眉,登门道谢该教材的实用可操作性。称其原本冷落的私家花园,因在论坛上发文带博客链接导致其点击率一夜之间暴涨。大有日近万点的趋势。因着如此惊人点击率增长的疑惑,我便赶紧前去探看,到美眉小窝一观望,发现原来其是某电视台漂亮新闻女主播。于是我便揣测其博客或许是被哪位编辑慧眼识中挂在某个显著位置推荐阅读才换取如此暴涨的流量。
凭借着多年来对新浪布局的熟悉程度,在新浪各频道间巡视一番,我的疑惑却骤然变大。浪首、博首、坛首均未见其踪影。带着严重好奇,我便在线上向美眉主播打探把帖发在哪个版块才能带来如此大的流量与点击率。
原来是麻博主凭其超凡慧根,学以致用,以惊人悟性,在论坛具有超强流量的版块以文章带链接的方式发贴《记忆中的周涛》。麻博主极好地抓住大众喜欢偷窥名人隐私这一颇具眼球卖点的题材一下扣住主题发文。不过,比较而言,小巫见大巫的是,编辑在坛首做推荐阅读时,标题改动得更是让人惊诧——昔日同窗大暴隐私,央视一姐周涛不未人知的故事。(注:大致是如此标题,我对记忆文字天生迟钝。)
眼瞅着麻美眉花园的流量日夜暴增,一宿未见,便呼哧上去万余点。作为师傅的我,稍许也带来些小小满足感。
原本想借依旧狂热迷恋新浪论坛的热情,就此写篇关于博客与论坛捆绑宣传成功案例点评文字,以进一步为推广博客们加盟论坛作微薄贡献。却没料到,事隔三日,江湖风云骤变。巨大流量带来潜伏小报娱记们的添油加醋使得麻美眉的处境骤然变得相当被动。
周三下午时分还在博首被作为典型大肆炒作的周涛隐私被暴专辑,等我晚上回家却发觉骤然不见踪影。心中便隐约觉得有些不对劲。
不多时,友电告成功案例点评暂且搁置。心中更添些许不祥。而后便发现,曾经一度被挂在坛首,以每天二万点击暴长的主贴终于被悄悄卸下。再度潜水去麻美眉博,发现这时其点击率已飞快飙升至十三万,而此时,离她挂相关文字在论坛只五天左右。
记得一周前,曾在线上与麻美眉谋面,其戏谑这日渐暴涨的点击几乎让之无法招架,并担心事主看到论坛帖而故意有人用马甲掐之,而她已无力在论坛与人频频质问解释周旋。事实上,我也通过查看该贴知道她当时在论坛比较被动,虽努力解释发帖内容客观真实,无丝毫恶意,但终于是寡不敌众落荒而逃。虽为一面之缘,我却已全然将之当作冥冥中的朋友,便关切地询问是否要找该版块斑竹删除贴子。而记得当时该论坛贴的点击为三万多,其博点击为一万有余。也许是被暴涨的点击所感染,而在人的私底下都希望文字能被更多人接受并交流。麻谢绝了我的好意。而现在想来,若当时我坚持建议其删除,也许便不会出现最终惨痛收场的局面。
在线上,彼此坦言交流文字,我邀请她到伊人文学作客,而她也陆续发了几篇文字链接给我,她的游记写得不错,如《绝世之美九寨沟》。我连连赞许,尽管作为文学的角度赏析尚有一定遗憾之处,我一一指出。她告诉我,始终热爱文字,而她的公告处关于理想的生活状态是:一半在书房,一半在路上。这至少与我有一许共鸣。在我的鼓励下,她告诉我,正欲着手写一篇关于家族往事的传奇故事。当年陈独秀曾经在她外公家里生活过一段时光。还办了一个书院。并希望到时候我能提些中肯的意见,我欣然应允。
事实上,我很快看到勤勉的麻美眉开始陆续贴出家族传奇故事,倘若不发生变故的话,我相信她爱好文字的热情也许便就此点亮。
隔天后去潜水,见麻博上公告处已改动,告:因一些缘故,关于周的文字与照片已删除。再后来,便是祝福三八节快乐,她贴了张照片在上面,原本想跟帖问候,只是我发现她早已把文字评论页面给关闭。到留言版偷窥,发现多半是以悄悄话的方式留言,想起那小报记者大肆炒作与其的独家专访,便是通过留言版锲而不舍地跟贴终于换来麻美眉的朱唇亲启,而凭借三寸不烂之舌将其频频引入陷阱,置于死地而后快的场景,我终于没再落下只字片语。
而在这个相对有些清闲的周末我终于又一次上去探看,发现麻的博早已烟消云散,无处寻觅伊人踪迹。公告处赫然挂着四字:本博已关。记数器上最后残存的数字是139580。从查看留言迹象可推断,关博日为10日晚间时分。
不知道究竟发生了些啥变故,最终竟会是如此结局。尽管我曾对其有过诸如此类最坏的揣测,但临到真切地面对这样的事实,莫名的哀伤还是忍不住侵袭我而来——也许文字本身便是种错误。而让我始终困惑的是,总有些人喜欢欲盖弥彰,利用一切可施展的权利,试图要掩盖些啥……相形之下,名人与草根,究竟是谁更脆弱?
麻的那篇文字,在删除前我略略看过一遍,基本便是对同窗往昔的深切怀念,追忆那青涩的校园往事,寥寥几笔提到对明星蒸蒸日上事业后带来友情淡漠的失望。作为旁观者,看到这些描写,并没有觉得太多的不合适。而我也相信麻在写这篇文字的时候并没有带过多个人情绪。至少给我的感觉,她在文中所流露的感情是始终真实的。后来小报记者沸沸扬扬的大肆公开对话内容,大有置其于死地而后快的卑鄙小人作风,事实上,在暴料文字中,小报记者也谈及麻提出不愿公开对话内容的要求,而记者为甩出致命杀手锏,不惜将貌似玩笑内容也作为麻公开谈条件的珐码。比如那句借用大长今的台词:“问周涛的事,给钱吧。”而通过与麻两次线上接触,我更愿意相信,这只是迫于某些压力的一句戏言。
在我认为,只要没有杜撰,侮辱,诽谤,便不涉及侵犯名誉权问题。不能因为其涉及“公众人物”的隐私,舆论的价值指针便自动偏向强势群体。在西方国家,“公众人物”作为特殊概念,被排除在名誉权法律保护范围之外,而必须接受舆论、媒体更加严厉苛刻的监督。克林顿贵为一国之主,他与莱温斯基的情色诽闻照样可以被狗崽队给掘个底朝天。白宫内频繁约会,电话性行为,总统的香烟,作为丑闻主角的莱温斯基著书《莱温斯基自传》(又译《莫妮卡的故事》),向世人淋漓尽致地展示一位梦想一夜成名的青年女子与一位权利与地位象征的男子间暧昧的情色关系。自是赚个衣钵满贯而勿庸担心侵犯名誉权。而卸任后的克林顿亦不甘示弱,著书《我的生活》,坦然提及这场震惊全球的性丑闻及弹劾案。
只是换了国情,演变到这里,便俨然沦为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局面。反过来举个例子,若是名人在自传或博里提及某时伙伴成年烂芝麻的糗事,便会理所当然作为笑料而过。会有谁去告名人侵权么?恐怕现在还未曾听说过。名人和草民原本就不是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名人总是如此脆弱,她(他)始终被迷人的光环笼罩着,试图在众人面前扮演理想中的公主(王子),不堪回首的往事是其努力抹灭的痕迹。草民唯一的过错,便是不合时宜地提及某些名人始终不愿触及的陈年往事。
而麻美眉恰是这次事件的不幸牺牲者。
——仅以此文记博友麻老虎,算是无声的送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