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嫉妒》
卷首语
这一期我应该尽少撰文。因为据说天蝎座的嫉妒心是最强烈的,我来诠释嫉妒,也许有失公允。但我却不想错过这个时间,来仔细度量一下内心深处的嫉妒。
曾有一段旅途,和几个朋友同行,朝夕相处,形成一个闭合的小世界。对其中一个人淡淡的欢喜之情,骤然放大,像横亘在门口的大石头,无处躲闪,唯有面对,解决。而另一个女孩,也许和我一样,只是想在乏味的旅行中寻找一点令人兴奋的事。不管怎么说,她看起来像是在和我争夺,情敌的身份立刻盖过了朋友。这些情感只有几天的寿命,等到旅行结束,各自回家,爱和妒都会化为乌有。我看得如此透彻,却无法劝说自己松手,嫉妒被关在一只密封的小火炉中,越烧越旺。视野里只剩下这一件事。它变得那么重要,让我忘了其他的事,另外的人。
这一切都是因为局限。围困在狭促的空间里,看不到之外的人和物,执着于眼前。孩子,尤其是孤儿和智障儿童,他们庞大而专注的嫉妒心,正是因为生活空间的限制。在许多小说里,嫉妒心旺盛的人大都活在窄小的世界里。如果《钢琴教师》中的艾丽卡可以走出和母亲相亲相憎的二人之家,也许她就不会把碎玻璃放在女孩的外衣口袋里,在汽车外偷看年轻的情侣做爱。如果希尔薇娅·普拉斯可以打碎用诗歌和幻境制造的钟型瓶,即便休斯带给她的伤害依然深重,她也能够另寻生趣,不至于在三十二岁的时候结束生命。
嫉妒,即便存在攻击性,也是源于自卫。拥有的东西受到威胁,嫉妒像一种条件反射,一种用以御敌的分泌物。是本能,接近于原始,非常纯粹,比爱更加真实有力。嫉妒可以度量情感之浓烈,但爱不能,它常开常败,枯荣里充满了自说自话。我喜欢读日尔曼语系的小说,它们充满了嫉妒,此间蕴藏的巨大能量,或可作为生命强壮的应证。但在德国的年轻作家,比如出现在本书中的尤迪特·赫尔曼,小说中的嫉妒只是浮现在脸上的淡淡笑意,在空乏的生活中很快消解。他们不再以一种抓住、粘着的方式生活。她的小说我虽喜欢,但其中气若游丝的情感,终究有缺憾。
很奇怪。在制作这本主题阴暗的书时,我忽然觉得自己一点点变得很干净。

、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