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统计的问题

(2010-02-24 08:44:10)
标签:

统计

工资

经济

杂谈

分类: 实(独思杂谈)

统计的问题

 

桂林一剑

 

  中国的统计,有很多的问题。我在这里说一件。

 

   23日,国家统计局人口就业司司长冯乃林23日做客新华网,为广大网友解读2009年职工平均工资统计数据。 这位官员说:

 

  首先,从1990年到现在,很多地方的平均工资的增长速度都是高于GDP的增长速度的,2000年以来很多地方的工资都是跑赢了GDP,当然这个平均工资不包括私营企业。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我想是最近这些年从中央到地方一直非常关注民生,出台了很多好的政策。

 

  其次,从CPI的情况来看,在1990年到2000年当中,工资的增长始终是高于CPI的增长,并且2000年以后都是比CPI高出10%左右,就说明了老百姓这些年得到的实惠比较多。

 

  大家都知道:GDP是国民生产总值,由国家的收入和国民的收入组成。稍关心一下经济的人都知道,这10年来,财政收入也就是国家收入的增长速度一直是高于GDP的增长速度的。从常识可以推断,国民的收入应该低于这个GDP的增长速度。那么,统计局的这第一个结论是怎么来的呢?原来,它没有统计私企。换言之,国企是高于GDP增长速度的。国企和财政收入的增长都快于GDP的增长,说明了什么呢?说明私企等未被纳入统计的企业职工的增长是严重地低于GDP的增长。大家又知道,私企的比重现在越来越大。这样,我们关于职工工资的现行统计有什么意义呢?

 

  再谈第二个情况,如果说工资的增长速度高于CPI(消费者价格指数)的增长速度,就说明老百姓得的实惠比较多,这更是歪理了。为什么这样说?这个情形的发生,只能说明老百姓的平均生活水平没有因为CPI的上升而导致下降,最多只是这个结论。老百姓的实惠,来自于自己对这个社会更多贡献的回报,而不是来自于工资变化与CPI变化的关系。

 

  官员们以这样的口腔说话,还是一种居高临下的口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