迁徙中的母亲:大萧条时期的脸(转载)

标签:
汤普森美国加州大萧条奥地利学派兰格财经 |
分类: 他山之石 |
这张反映了大萧条时期的脸的照片,就代表了一个时代的照片而言,“迁徙中的母亲”无出其右。对于许多人来说,佛罗伦萨.欧文斯.汤普森这张脸很好地反映了大萧条时代,多谢传奇的刚接受培训的实习摄影记者多萝西娅.兰格。兰格在1936年2月访问美国加州一个尘土飞扬的豌豆采摘营地时抓拍了这张照片,她这样做,同时也抓拍下了一个自豪的民族面临危急时刻的应变能力。
令人难以置信的是,汤普森的故事和她的肖像照一样引人注目。当年兰格走近她时(“仿佛被磁铁吸引”,兰格说),她只有32岁。汤普森是七个孩子的母亲,她的丈夫死于肺结核,当时她滞留在加州尼波莫的一个迁徙劳工农场。她的家庭靠孩子们打的鸟和从附近一片野地里挖的菜糊口度日——和那里其他2500名收入微薄的工人一样。照片的影响力是惊人的。各地的报纸都在转载,汤普森饱受折磨的脸立即引发舆论哗然,迅速促使美国联邦移民部门的政客们送去了食物和供给用品。然而可悲的是,汤普森和她的家人已经离开了那里,在他们备受瞩目的困境当中,连一块政府的奶酪也没得到。事实上,当时没人知道这名妇女的身份,直到多年以后,汤普森才在1976年的一篇报纸上的文章中揭示了自己的身份。
——————————————
点评:
凯恩斯认为,通货膨胀恰恰是摆脱萧条的手段。
实际上,如果通货膨胀没有带来技术进步,那一定导致灾难。
奥地利学派鼻祖米瑟斯认为,每一种货币量都同样是最佳的,增加货币的投放量(它有别于增加消费货物量和资本货物量),没有任何社会意义,仅仅只会导致货币购买力的减少和损失。
米瑟斯认为,增加货币的投放量绝不会导致所有商品价格的同步、同时和按比例地提高,而是会影响到相对价格和相对收入的整个系统的变化。
实际上,通胀只会导致货币幻觉,一些收入的增长在通胀泡沫刺破之后,迅速打回原形,不过的是,人的幸福感会因为失去而变得更强烈。
通胀为政治家喜爱,核心原因在于可以延缓灾难时刻的到来。在某种程度上,是一剂社会稳定的强心针,但是,往往已牺牲穷人的利益为代价。寻找在印钞诱发通胀和穷人造反之间的平衡点,实际上是决策者最难之处。多数央行为此付出沉重代价,其中包括美国六七十年代的滞胀危机。
因为通胀是通过货币传导机制降临,没有资本或者资产储备的人,无法从印钞中得到任何报酬。
当然,如果印钞只是为了全民派发,则会引发利益群体尤其是富有者的反对。
假设中国政府向13亿人每人发放10万元人民币,后果是此前拥有10万元的人财富在国民整体中的占比缩水,幸福感不是增强而是减弱。而对于无产者来说,则是大好事,疯狂消费成为必然之举,其结果一定是更猛烈的通胀。
当今世界,盛衰周期过快地转换,核心原因在于政府的干预之手并未带来技术进步,仅仅是分配财富,令富人越来越富,穷人越来越穷,一些国民容忍度差的国家在这场印钞大战中溃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