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于12月的恐慌与贪婪

(2009-11-29 23:20:05)
标签:

财经

经济

石油美元

落水者

资产泡沫

迪拜

分类: 日志

    均值回归,其实既是历史的必然,也是人性的必然,股市一样。

    在过去一年里,全球股市经历恐惧、绝望,以及政府大举入市,打捞落水者。现在,多数落水者已是人上人,华尔街的年终奖要创历史新高了。从极度无助到趾高气扬,华尔街的确成功绑架了世界。

    有钱人复苏以及有资产的人复苏了,这是过去一年的景象。没有钱没有资产的人更穷的,穷人的火柴成功地烤香了富人的全羊套餐。一部《蜗居》的红火,让人看到底层的辛酸,以及社会道德和伦理体系,在转型社会的分崩离析,传统社会的精神世界,终于被物质主义占领了。

    没有人认为通胀已发生,实际上,这只是统计的错觉。对于CPI精心的计算和装饰,已成为一件全球化的政治事件和集体阴谋。当那些落水者高叫政府刺激政府不能退出之时,每一个人都可以感受大国政府的恐慌。

    21世纪,产业的边界日益模糊,资本的力量如八爪鱼般缠绕每一个角落,利益群体已强大到可能影响决策。如果没有适当和有效的制衡力量,很多政策的权衡完全要靠精英的智慧,以及领袖的远见。

    关于12月,贪婪和恐惧仍在交替。

    迪拜事件只是一个偶然中的必然。当全球四分之一的水泥倒在迪拜这块巴掌大的地方时,没有人愿意相信泡沫破灭是必然的。娱乐明星大量投资意味着失败时刻到来,这一定律似乎告诉我们,傻钱的消灭,一定是有规律的。因为金融游戏从来讲究食物链的可持续性。娱乐明星的自我膨胀的角色意识,以及其本身财商的匮乏,在尔虞我诈的零和游戏中,他们不是弱者,谁是?而前期深沪股市对娱乐明星概念股的炒作,则是对权钱交易的潜规显性化,甚至是其种膜拜,甚至还试图成为市场标杆的一次荒唐游戏,管理部门竟然没有介入,真是难以相信。这只能证明深沪股市股权文化的极其弱智以及对权力寻租的极其追崇,猎食者们,这是你们的福音。

     迪拜事件可能是一次石油美元成功蒸发世界财富的游戏。这本来是美国独享的,迪拜做到了。房地产虽然可以有无数的概念包装,最终仍要基于实体经济的含金量,否则一定是海市蜃楼,空中楼阁。

    12月的恐惧从迪拜开始,但是,一定不会是以此结束。没有人认为中东国家可以扮演类似华尔街的阴谋,或者战略。他们没有勇气下注,让类似雷曼兄弟的事件发生。

    美国可以让次贷危机发生,因为看中美元的现金需求将大增,从而为美元的下一轮贬值留下空间。美元有准备迎接大量的美元回流,他们有能力,也有平台。可是,拥有大量石油美元的国家没有。

   如果石油美元大量回归中东,意味着钱将无处可放。难道要将资产泡沫重新吹大,由明星买单变成自己玩的游戏?这些在世界到处扔钱的人没有那么傻。事实证明,石油美元一定要呆在他国才有价值。迪拜事件再度证明了这一点。这是资源的诅咒,过多的轻易获得的财富,最终让大众失去的创新的能力和动力。

   没有任何迹象证明,迪拜事件会演变成俄罗斯的卢布危机,或者拉美国家的支付危机。毕竟。全球现金最充沛的国度,依然在那里。他们只是想寻找资本最原始的魔力,要惩罚那些不顾道德风险将钱贷给不负责任的人。

   迪拜只是石油美元的一个梦想,现在已证明,钢筋加水泥,即使有再有的Idea,也不会变成真实的财富。

    拉美化?实际上也是起于一些小事件。由于百年一遇的全球金融发生不到一年,全球不会坐视事态的恶化。简单判断,迪拜危机不是石油美元的危机,因为阿拉伯世界绝对不会愿意看到局面的失控,以至于最终成为整个区域的危机。如果那件事发生,对整个资本体系将是毁灭性的打击。毕竟,拉美国家便因为信任危机,导致货币问题演变成社会问题、政治问题甚至军事问题。

    纵观全球的货币体系,美元的坚固,是牢牢和石油美元的回流拴在一起的。如果石油美元和美联储的信用同时崩坍,也许只有战争才能挽救这一切。目前,没有人愿意看到这些发生。最坏的事件会不会重新再来一次,答案应该是NO。

   对于12月的机构投资者说,迪拜危机让贪婪者打一激凌。对于明年4000点以上的预测,时间或者会证明错误不小。迪拜事件只是第一道裂缝。关于经济二次探底,可能在全球会陆续有相关的裂缝出现,美元的商业地产和美元变数、欧洲的失业率、日本的出口无力,以及新兴市场的资产泡沫破灭,都将成为担忧者越来越大的梦魇。

    短期来看,坏消息不会因为迪拜危机变得更多。而且,即使有危机,演变的时间也足够你我逃生。要记住,全球金融危机的第一条裂缝,始于 2007215一笔总计大约1亿美元的住房抵押贷款投资债券无法兑现。危机的巅峰时刻,却是今年3月初。

    贪婪的机构还在计算明年业绩有逾三成的增长,殊不知一旦货币收缩,企业利润会迅速消减。那些疯狂买车买房的人,他们是不是真的有钱?还是他们真的借了很多钱。来自资本积累下的消费支出,和信用扩张下的消费支出,其结果完全不一样。在最近几年,机构对来看业绩的一致预期,几乎都是错误的。这或者证明货币调控当局的智慧,或者的歪打正着的能力,远远超过市场本身。

    我们已见证了历史的沧海桑田。在2006年底,美国银行业经历史上最赚钱的一年。2008年,他们集体崩溃。现在社会的高杠杆运营,以及信息社会的迅速传递,已让风险的扩散和利润的损失更加轻易。 

    在全球政府拼命救市一年之后,各种副作用会因为政治压力和社会负担开始放大。如果说2009年的政策决策者超预期举债的一年,2010年则是踩着钢丝收回放贷的一年。市场既不会再度崩溃,即使有也是地产泡沫破灭之后。当然,也不会疯狂,因为可以预见的政策利好、估值惊喜、甚至流动性超预期,以及市场情绪的逆转,都没有了。利空数一数,却是不断。

   出来混的,总是要还的。那些在2009年疯狂借钱的人,小心了。如果未来几年货币政策是持续收缩,问问自己的资产变现能力,是不是比政策的脸变得更快。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