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医患关系

(2014-03-08 02:35:41)
标签:

医患关系

医患冲突

患者心态

医院管理

杂谈

分类: 有感而发

医患关系

-------see2one 2014-3-8

 

医患关系是一个复杂的关系。

如果单从职业上看,医生和患者之间当供养关系(鱼水关系),或者说患者应当为医生的衣食父母。如果没有患者,可想医生这个职业也将消亡。

如果从服务角度看,医生和患者之间应当是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显然医生应当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自然这种服务是有偿的。

如果单从个人上看,医生和患者之间应当为朋友关系。即便今天你没有大病不去医院看病,但总会有各方面的相互尊重和理解。

如果从医学学科角度看,医生和患者之间当为研究者与被研究对象的关系。因为患者去看的是疾病,而疾病又为医生提供了新的科学尝试和研究。

但怎么想,也不会想出来,医生和患者之间是敌对关系,是你死我活的关系。黑龙江医患事件,深圳医患事件,南京医患事件,……,近期不断发生的医患冲突事件,是什么使得本应当和谐的医患关系变得如此对立?

我们先分析一下患者方面。患者有这样几大类:一是外科病痛患者。此类大多急诊。此类病人最大特点就是紧急,从患者和家属方面急切的想得到及时的治疗,缓解病人的痛苦。此时,如果病人救治过程中医生表现的不及时或不紧急,很容易发生医患矛盾。因为此时病人处于极度痛苦状态,而这种焦虑无处发泄,则会引发冲突。二是普通疾病患者。此时的病人虽然没有病痛的焦虑,但存在内心的焦虑。往往这种焦虑随着排队挂号就诊等等时间的延长,而焦虑加重。此时好不容易就诊,而医生则只是面无表情的号令病人这样那样的简单的问询后,开出了几张单子或轻描淡写的说一下病情,此时极其会引发患者的不满。此时的患者状态不是单一的在看疾病,而是要寻找一种精神上的安慰及感情上的关怀。更希望和大夫能够长时间的交流,并希望得到大夫的回答。这个患者是不可能实现的。

我们再分析一下医生方面。医生大多有两种情况,一是门诊大夫,包括专家门诊。门诊大夫早就已经被挂号,而且挂多少号是医院事先计划好的,目的是尽量让专家多看门诊,尽最大的努力为病人服务。但一天总是有时间限制的,一天看五十个号,八小时工作,平均一个病人只有十五分钟,这还要大夫中间不能去厕所。如此紧密的时间安排,如果大夫对某一个患者问寒问暖的关心,那时间将会延长很长时间,如此以来只能压缩下一个患者的就诊时间,这是对其他患者的不公。所以,大夫只能如机器一样的看病,这种节奏下,大夫又怎能有好脸色。说到底这都是医院的管理逼迫的。门诊大夫此时只能是尽快诊病而不管患者心情是否好坏,此时大夫所做的工作就是不要看错病,要尽量对得起自己的职责。二是病房大夫。病房大夫一般都是手术大夫,此时病人虽然有一些延缓,但在手术面前又产生了恐慌,于是为了消除这种恐慌,病人会最大限度的讨好大夫,而一个大夫一天会做几个手术,劳累有加。此时能够陪笑脸对患者,那已经是极大的不容易了。

医生和患者的心情都能够理解,如果此时门诊大夫没有当日挂号限制,那一定会安慰患者并和患者聊天,努力舒缓患者情绪,让患者和医生之间增加信任感,如此医患定会和谐相处。而如果急诊大夫能够急病人之所及,那也一定会得到患者的尊敬。这就是病人想要的,医生能够给以。而医生想要的,医院能够给以。这个矛盾恰恰是由医生只能满足医院的管理和要求来工作,而不能按照病人的要求来行事。此种又没有解释和沟通的时间,于是医患之间缺少了默契和信任,严重的则会产生暴力冲突。

这个问题看似能解决,其实无解。无解的原因一是我们的医院管理制度,二是普通病人没有沉降在基层医院。医院的分级管理没有发挥作用,出现了患者一边倒现象所造成。但最终解决需要患者改变心态,我们改变不了医院管理,那我们就改变我们自己,努力创造和谐的就医环境。

1、郑山海:押医游行,医生不该成戾气承受者

2、戴先任:“扛盾看诊”不是乌龙是表达焦虑

3、......

4、......

5、......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