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历史笔记《资治通鉴》 |
【读文·黄棘】原文:秦王、楚王盟于黄棘。(《资治通鉴》第3卷
【简介·黄棘】黄棘,古地名。在今河南南阳市新野县东北。先称黄棘,后称棘阳。《汉书·地理志》注:棘阳,古为黄棘。黄棘其地,周朝时属谢国,战国时为楚邑。周赧王十一年(公元前304年),秦昭王与楚怀王盟于此。也就是《史记·楚世家》中所说的:“怀王入与秦昭王盟,约于黄棘。”史称秦楚二王“黄棘之盟”。西汉高帝七年(公元前200年),由黄棘改称棘阳,因居棘水之阳故名,并设棘阳县、建棘阳城。
北魏时更名于南棘阳(有别于当时的西棘阳)。北周时棘阳并入新野县,至今。现在的新野县地处河南西南部,南襄盆地中心,号称“百里平川”,面积1062平方公里,著名景点有:汉议事台、汉桑城、太子阁、光武台、挂剑树、邓禹台等。
【随笔·黄棘古地】以黄棘为地名的“黄棘会盟”,是战国时期,秦、楚在今河南新野县东北签订的“和约”。《辞海》注解说:“黄棘,是新野县东北的古地名”。黄棘,最早是周朝谢国之地,后为楚国辖地。公元前305年,秦国和楚国互为婚姻,秦迎妇于楚,楚迎妇于秦,结为昆弟之国。次年(公元前304年),楚怀王与秦昭王在黄棘会晤并签约。这,就叫做“黄棘会盟”。纵观历史,自从黄棘会盟后,黄棘不只是简单的地名,而与历史名人屈原、历史名城棘阳和历史名酒黄酒连在一起。因此,谈论黄棘这块古地时,自然会想到屈原、棘阳和黄酒。
黄棘名人屈原。屈原,出身于楚国贵族,是我国古代著名的爱国诗人。屈原本来与黄棘毫无必然联系。可是,黄棘会盟却把他拉扯进来了,成为与黄棘息息相关的名人。屈原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常与怀王商议国事,参与法律的制定,主张章明法度,举贤任能,改革政治。同时,他主持外交事务,主张楚齐联合,共同抗秦。此时,楚怀王热衷于黄棘会盟,屈原却坚定地反对黄棘会盟,二人关系开始疏远了。公元前305年,为了黄棘会盟,楚怀王公然把屈原逐出郢都,使屈原过起了流亡生活。次年,楚怀王“入与秦昭王盟约于黄棘,其后为秦所欺,卒客死于秦”。楚怀王死后,其子楚顷襄王即位。顷襄王非但知错不纠,反而将黄棘会盟的责任“甩锅”于屈原,继续迫害屈原,再次被放逐去了江南。公元前278年,由于秦国大兵南下,攻破了楚国郢都,屈原的政治理想破灭,对前途感到绝望,虽有心报国,却无力回天,只得以死明志,就在同年五月投汨罗江自杀。由此可知,名人屈原之死不能不说是黄棘会盟的悲哀。
黄棘名城棘阳。黄棘是棘阳的前称,棘阳是在黄棘古地上建起的一座名城。由于此城建在棘河的阳面,所以管它叫棘阳城。据考证,棘阳城遗址位于古黄棘,其南北长2﹒5公里,东西宽1﹒5公里,面积在4公里之内;《棘阳城遗迹图》中说明棘阳取代了黄棘,并在图中特意标注黄棘“会盟台”字样;棘阳城已有的石碑上也清晰可见地刻有“古黄棘”三字。建在古黄棘的棘阳城,鼎盛于汉代。这一点从已有的文物古迹中看得很清楚。这里出土了8块汉代车技画像砖,有两处汉墓群、10处下水道、7眼汉水井,还有“大堂”、“岑坟”、“花园”等;这里有一座岑公祠,为纪念东汉名将岑彭而建,占地1100平方米,建筑面积410平方米,现存房屋13间,中堂供奉岑公神像,西偏殿供奉刘秀、岑彭、邓禹等东汉皇帝和名将7尊;这里还有王莽封地新都城遗址、刘秀聚义处、岑氏祖居地等。
黄棘名酒黄酒。黄酒文化在新野县源远流长,这里的民间早有酿造黄酒习惯和传统,素有“中原黄酒看南阳、南阳黄酒看新野”的美誉,其盛产黄酒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当初的新野黄酒,通常指的是黄棘黄酒,也称当地黄酒。相传战国时期,当地黄酒就有尚佳的表现。史籍记载,公元前304年,秦与楚黄棘会盟,“会盟之上以当地黄酒入杯”,留下可颂痕迹,传为千古佳话。从那时起,黄棘黄酒酿制销售在新野一带有好多人家,也引出许多精美的黄酒故事。西汉末年,家住新野的大将军岑彭,因其父母善于酿造黄酒被称为“黄酒岑府”,据说岑府黄酒在岑彭南征北战中,一直伴随着岑彭义军,用来激励犒赏将士。特别是汉光武帝刘秀与新野籍皇后阴丽华的爱情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仕宦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成为“汉风龙鼎”系列黄酒,这是“秀丽江山一枝玫瑰”的最佳演绎。如今的黄酒,更是新野的特色产品,其古法酿制、工艺独特、口味甘醇,有着较高的知名度,如龙潭狄青黄酒、尧宝黄酒、顺天寨黄酒,已是畅销于省内外品牌,成为现代人馈赠亲友的上等饮品,也是行业“质量信得过”产品。(谢谢图片作者)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