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历史笔记《资治通鉴》 |
【读文少梁】原文: 秦、魏战于少梁,魏师败绩。(《资治通鉴》第2卷 公元前362年)译文:秦、魏两军在少梁交战,魏军吃了败仗。
【简介少梁】少梁,古地名。位于今陕西渭南市韩城南。西周时(公元前827年),秦仲少子嬴康受封梁山,是谓梁国。春秋时(公元前641年)秦灭梁国,此地始为少梁。据说,因在大梁山脚下故名。战国时,少梁属于魏地,并始筑少梁城。周显王七年(公元前362年),秦魏在此一战,结果秦获全胜,故有“秦魏战于少梁”的记载。此后,少梁为秦地。秦惠王十一年(公元前327年),秦改少梁为夏阳。隋开皇十八年(公元596年),隋又改夏阳为韩城,至今。
现在的韩城,是渭南市所辖的县级市,位于陕西东部,黄河西岸,北依宜川,西邻黄龙,南接合阳,东与山西河津等县市相望,总面积621平方公里。
【读后随笔】司马迁《史记》载少梁
少梁,作为古地,历经岁月洗礼,沉淀沧桑之美。少梁,前身是梁国,后头叫夏阳,如今称韩城。《韩城市志》序中说:“韩城素称文史之乡,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世界历史文化名人司马迁的故里,一向文化较为发达。”古代名人司马迁对古少梁情有独钟,在他的名著《史记》中反复载现“少梁”二字,值得品味与研究。
司马迁(公元前145年—公元前90年),名迁,字子长,号司马子长,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中国古代的伟大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他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完成的《史记》,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对后世影响巨大。查阅此书,涉及“少梁”的达70多出,反映在以下的多个层面:
少梁城事。司马迁的《史记》,记载了少梁城的筑城历史。早在西周时期,小小的梁国在自己的封地上,修筑一座规模不小的都城。《史记·晋世家》云:“梁伯好土功,治城沟,民力罢怨,其众数相惊,曰‘秦寇至’,民巨恐惑,秦竟灭之。”筑城惹怒民怨,尽管城墙起来了,但梁国却被秦国借机灭亡了,梁国封地被改名少梁,梁国都城被称之为少梁城。春秋末,三晋之一的魏国也打起了少梁城的主意。《史记·魏世家》载:魏文侯六年,魏“城少梁”。具体地说,公元前419年,魏国在三晋合力灭智后,率先进入少梁地区,动员多种力量重整重修少梁城。几年下来,这里的城墙成片、遥相呼应,成了魏国的坚强“堡垒”。这就是历史上少梁城的由来与形成。2400多年后考证,少梁古城位于今韩城市南10公里的芝川镇一带,共有东、西少梁等十多个自然村。整个城址呈不规则三角形,北大南尖,东直西曲,南北长约6500米,东西宽约4500米,总面积26平方公里,东、西、南三面塬上耸立着高高的城墙。
少梁战事。少梁是黄河西岸的一个水陆要塞。这里有著名的黄河少梁渡口,是东西水路交通的枢纽;有贯通南北的大路,是南北陆路交通唯一的通道。不言而喻,这里的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史记》载少梁前后的战事达17次之多。尤其在少梁期间,秦晋、秦魏在此争夺不止。《史记·秦本纪》云:秦康公四年“晋伐秦,取少梁”;秦穆公二十三年“与魏、晋战少梁,虏其将公孙痤”;秦孝公八年“与魏战元里,斩首七千,取少梁”;秦惠文君十一年,全收魏河西之地,“更名少梁曰夏阳”。《史记·魏世家》也有相应记载:魏文侯六年,举兵伐秦“城少梁”;魏惠王九年,“与秦战少梁,虏我将公孙痤,取庞”;魏惠王十七年,“与秦战元里,秦取我少梁”。
少梁家事。司马迁在《史记》中谈及了先祖入籍少梁的家事。他在《史记·太史公自序》中说:“昔在颛顼,命南正重以司天,正黎以司地。唐虞之际,绍重黎之后,使复典之,至于夏商,故重黎氏世序天地。其在周,程伯休甫其后也。当周宣王时,失其守而为司马氏。司马氏世典周史,惠襄之间,司马氏周适晋。晋中军随会奔秦而司马氏入少梁。”司马迁的先祖是颛顼时代的天官,唐虞、夏商一直承袭此职,至西周时期则任史官。后有隋会其人“奔秦而司马氏入少梁”,时间在公元前617年。少梁改夏阳后,司马迁的祖辈是:“昌生无泽,无泽为汉市长。无泽生喜,喜为五大夫,卒,皆葬高门。喜生谈,谈为太史公。”(《史记·太史公自序》)再接下来,就是“谈生迁”,司马谈做了父亲,儿子司马迁诞生了。由此可见,韩城—夏阳—少梁是司马迁的先祖地,少梁—夏阳—韩城是司马迁的故里。
如今,韩城人还有一件遗憾之事。那就是,司马迁的死因始终没有明确说法与记载。换言之,在司马迁的死因上,历史应该给少梁有个交待。看来,这种期待仍将无法实现。不过令人欣慰的是,后世在少梁古地上修建了纪念司马迁祠墓,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算是对憾事的弥补。司马迁祠与墓位于今韩城芝川镇东南的山岗上,建于晋永嘉四年(公元310年),为汉阳太守殿济所修,后历代多次修葺,现存为北宋时建筑,东西长555米,南北宽229米,面积为4﹒5万平方米,内有牌坊、山门、献殿、寝殿、墓冢等。寝殿内供奉司马迁坐像。寝殿后的司马迁墓位于全祠最高处。祠内还有献殿内的碑碣64通,保存完好。祠院四周是用砖砌起的数仞高垛墙,院内有数十株参天古柏,方显司马迁的伟大人格和万代名香。(谢谢图片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