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古事261.从汾曲之战谈“佯北勿从”

标签:
军事笔记《资治通鉴》 |
【军事篇之七十九】战时:公元936年;战址:汾曲(今山西太原境);战况:后唐军被契丹军施计打得大败;兵法:佯北勿从
读文摘记
原文:辛丑,契丹主至晋阳,陈于汾北之虎北口。先遣人谓敬瑭曰:“吾欲今日即破贼可乎?”敬瑭遣人驰告曰:“南军甚厚,不可轻,请俟明日议战未晚也。”使者未至,契丹已与唐骑将高行周、符彦卿合战,敬瑭乃遗刘知远出兵助之。张敬达、杨光远、安审琦以步兵陈于城西北山下,契丹遣轻骑三千,不被甲,直犯其陈。唐兵见其羸,争逐之,至汾曲,契丹涉水而去。唐兵循岸而进,契丹伏兵自东北起,冲唐兵断而为二。步兵在北者多为契丹所杀,骑兵在南者引归晋安寨。契丹纵兵乘之,唐兵大败,步兵死者近万人,骑兵独全。敬达等收馀众保晋,契丹亦引兵归虎北口。敬瑭得唐降兵千馀人,刘知远劝敬瑭尽杀之。(《资治通鉴》第280卷)
译文:后晋天福元年(公元936年)九月,辛丑(十五日),契丹主到达晋阳,把他的兵马布列在汾水之北的虎北口。先派人对石敬瑭说:“我打算今天就打败贼兵,行不行?”石敬瑭派人驰奔告诉契丹主说:“南军实力雄厚,不可以轻视,请等到明天商议作战也不晚。”使者还未至契丹军营,契丹军队已与唐将高行周、符彦交战了,石敬瑭便派刘知远出兵助战。张敬达、杨光远、安审琦在晋阳城的西北山下用步兵列阵,契丹派骑兵三千不披铠甲,直奔后唐军的阵列。后唐兵见契丹兵瘦弱单薄,争相追逐,到了汾曲,契丹兵涉水而去。后唐兵沿着河岸向北追赶,契丹的伏兵突然从东北方向冲涌而来,把后唐兵断为两截。在北面的步兵大多被契丹所杀,在南面的骑兵引退回到晋安寨。契丹纵兵追赶,后唐兵大败,步兵死亡近万人,骑兵却完好无损。张敬达等人收集余兵保卫晋安,契丹也领兵返回虎北口。石敬瑭俘获后唐兵千余人,刘知远劝石敬瑭把他们全杀了。
读后随笔
[史海拾战例]
五代时期,契丹军在汾曲以诱敌伏击之策,打败了后唐军。此役,称之为“汾曲之战”。后晋天福元年(公元936年)九月,契丹主耶律德光亲率大军自代州西南扬武谷南下,长驱直入,径抵晋阳附近之虎北口。他们以诱敌入伏之策,将主力埋伏汾水弯曲处即汾曲(今山西太原市境汾水西折处),然后遣三千轻骑兵向后唐军挑战,佯作败退。后唐将张敬达等率步骑贸然追击,至汾曲步兵涉水循北岸进,中伏大败,损师近万人,骑兵随张敬达退保晋安寨(今太原晋祠南)。契丹军乘胜推进至柳林(今太原东南),与石敬瑭会师于晋安寨南,占据要地,掘堑筑垒,将张敬达五万兵围于寨中。
[战例析兵法]
后唐军在汾曲落入契丹伏兵的陷井,就是被契丹的“佯北”所欺骗。契丹派三千骑兵直奔唐阵,似乎是以卵击石,其实是“请君入瓮”。后唐兵看不出这一点,自然会落入圈套,必然会陷入败局。《契丹国志卷二》:“契丹遣轻骑三千,不被甲,直犯其阵。唐兵逐之,至汾曲,契丹伏兵起,冲唐兵断而为二,纵兵乘之,唐兵大败,死者万人。”也就是说,契丹佯败引退,诱敌跟进,然后适时反击,大败后唐军。不难看出,后唐军及其主将张敬达的惨痛教训在于:不懂得“佯北勿从”的兵法道理。
《孙子兵法·军争篇》中云:“故用兵之法:高陵勿向,背丘勿逆,佯北勿从,锐卒勿攻,饵兵勿食,归师勿遏,围师必阙,穷寇勿迫。此用兵之法也。”“佯北勿从”是孙子用兵八法之一,其意是假装逃跑的敌人,不要去追击它,以免中敌埋伏。《十一家注孙子·军争篇》云:“敌人奔北,必审真伪。若旗鼓齐应,号令如一,纷纷纭纭,虽退去,非败也,不可从之。”对敌人的败逃,必须认真判断是真败还是假败。如果敌军的旗帜整齐、鼓声响应,保持着统一的号令,浩浩荡荡,虽象是败退,但并不是真被打败,其中必有奇谋,不可盲从追击。
“佯北勿从”,是古代作战中必须注意的重要问题。“佯北”不是真败,“勿从”重在识敌。在冷兵器时代,战场上的盖然性、或然性,即是真败还是“佯北”,需要指挥员临场判断。对于“佯北”之敌,就不必大举跟踪追击了。在“勿从”的前提下,另谋打击办法。什么办法?自然是冷兵器时代的那些办法。《尉缭子·六韬·金鼓》中说:“分为三队,随而追之,勿过其伏。三队俱至,或击其前后,或陷其两旁,明号审令,疾击而前,敌人必败。”即意是说,针对佯北之敌,将进行追击的队伍分成三部分,依次出击追踪敌人,千万注意不要钻入敌人所设的埋伏圈中。等到三部分都聚集之后,再发起总攻,有的袭击敌军前后,有的从其两侧打击敌军伏兵,应明确号令,迅速出击,勇猛向前,敌军必遭失败。
[兵法谈今用]
现代战争中,包括陆、海、空战,也都有一个重视“佯北勿从”的问题。这里的关键,在于善于识别真伪。对于真正败逃者,应穷追猛打,毫不留情。而对于“佯北”者,则要及时探明其虚实,在“勿从”的前提下,改用其它样式和手段,有针对性地予以打击。“佯北勿从”,决不是对“佯北”者无能为力、消极“勿从”,而是要以积极的态度,创造新的战法,保存自己,有效地消灭“佯北”之敌。“佯北”不是真正的败退,而是在等待时机,打败追击者,夺得战争胜利。这一招是颇为狠毒的。因为这种“北”,是经过充分包装的,是有准备的。所以,其本身就蕴含着胜的因素,一旦引人上钩,上钩者则无法摆脱败局。
在未来军事斗争中,要围绕“佯北”好好研究反制措施。信息化条件下的作战,不能简单囿于传统的“勿从”,而要特别注意隐蔽作战意图,以新的形式,用新的战法,反制“佯北”之敌。一是可用非线式作战加以反制。在高技术条件下,军队的地面和空中机动能力、远距离综合火力打击能力、大范围的侦察、指挥和控制能力大幅度提高。在这种情况下,非线式作战可以反制“佯北”者所设置伏击圈。1991年伊拉克军入侵科威特,当时伊军在科战区构筑比较坚固的“萨达姆防线”,以佯退引诱美军打阵地消耗战。但美军采取非线式的空地一体作战,绕过预先设置的防线,从翼侧实施立体包围和机动进攻,使伊军无力应对,并很快溃败。二是可用全纵深同时攻击加以反制。全纵深同时攻击是一种集中远战力量打击对方纵深目标的作战。全纵深同时攻击,有明显的全时空、全过程、全领域、全力量、全样式的作战特征。优先选用全纵深同时攻击的作战方法,可以用交火中取得的优势,保护自己,击溃对方的“佯北”圈套。三是可用精确打击加以反制。用“飞弹”反制“佯北”之敌,是一种管用的办法。所谓“飞弹”反制,就是精确打击。海湾战争中,美军“飞弹”在攻击伊军纵深防空导弹基地、炮兵阵地和运输车队等目标时,取得了理想效果。同样,用精确打击反制对手的“佯北”企图和目标,也会获得满意效果。(谢谢图片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