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古事247.从李世民首战西河谈“除残非为残”

(2017-11-19 16:00:50)
标签:

军事

笔记

《资治通鉴》

【军事篇之六十五】战时:公元617年;战址:西河(今山西汾阳);战况:李世民率反隋军攻取第一城后秋毫无犯;兵法:除残非为残

读文摘记

原文:西河郡不从渊命,甲申,渊使建成、世民将兵击西河。……建成、世民与之同甘苦,遇敌则以身先之。近道菜果,非买不食,军士有窃之者,辄求其主偿之,亦不诘窃者,军士及民皆感悦。至西河城下,民有欲入者,皆听其入。郡丞高德儒闭城拒守,己丑,攻拔之。执德儒至军门,世民数之曰:“汝指野鸟为鸾,以欺人主,取高官,吾兴义兵正为诛佞人耳!”遂斩之。自余不戮一人,秋毫无犯,各尉抚使复业,远近闻之大悦。建成等引兵还晋阳,往返凡九日。渊喜曰:“以此行兵,虽横行天下可也。”遂定入关之计。(《资治通鉴》第183卷)

 

读古事247.从李世民首战西河谈“除残非为残”
李世民首战西河图

译文:隋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六月,西河郡所有官吏都不服从李渊的起兵命令,甲申(初五),李渊派李建成、李世民率兵进攻西河郡。……李建成、李世民与士卒同甘苦,遇到敌人身先士卒,附近道旁的蔬菜瓜果,不是买的不准吃,兵士有偷吃的,立刻找物主进行赔偿,也不责备偷窃者,士兵及百姓们都心悦诚服。李氏军到达西河城下,百姓有想进城的人,都听任其进入。西河郡丞高德儒闭城拒守,己丑(初十),李氏军攻克西河城,将高德儒押到军营门口,李世民历数他的罪过说:“你指野鸟为凤凰来欺骗君主,骗取高官,我们兴义兵,正是要诛灭奸佞之人!”于是将高德儒处死。其余官员一个不杀,秋毫无犯,分别抚慰吏民百姓,让他们各复其业,远近的百姓听到后非常高兴。李建成等人率兵返回晋阳,往返共九日。李渊高兴地说:“象这样用兵,就是横行天下也可以了!”于是就定下了入关计划。

读古事247.从李世民首战西河谈“除残非为残”

读后随笔

[史海拾战例]

隋末发生的西河之战,是唐国公李渊太原起兵反隋的第一战。西河(今山西汾阳)是反隋进军长安的必经之路,又是当时抵制李渊起兵最强烈的郡城。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6月,李渊派他的儿子李世民、李建成率军去攻打。兄弟二人与士兵同甘苦,遇到敌人身先士卒,附近道旁的瓜果,不是买的不准吃,新兵有偷吃的,立即找到物主赔偿,也不责备刚入伍的士兵,士兵及百姓都心悦诚服。由于李氏军队纪律严明,很快攻下了西河郡城。占城后,李世民对所有有抵触情绪的隋朝官员宽待为怀,只是历数郡丞高德儒的罪过,将他处死,其余一个不杀,丝毫不侵犯群众利益,并保护城池,抚慰吏民,让他们各复其业,远近民众无不叫好。西河之战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士气,也坚定了李氏父子挥师关中的信心。

[战例析兵法]

西河之战,显露了李世民将帅才华。他带兵作战不仅勇敢守纪,而且彰显大将风范。在攻下西河郡城后,尽管那里的隋朝官员对李渊起兵反隋不理解、不支持,甚至多有抵触情绪,但李世民不意气用事,不破坏郡城,不滥开杀戒,只是斩杀罪恶主犯高德儒一个。李世民在军营门前历数高德儒的罪行说:“你指野鸟为凤凰来欺骗君主,骗取高官,我们兴义兵,正是要诛灭奸佞之人!”随后下达命令“自余不戮一人,秋毫无犯”。远近百姓为之高兴,战败官吏也转变看法,纷纷投向兴义之师。

读古事247.从李世民首战西河谈“除残非为残”

由此想到《兵经百篇》中的一句话:“杀以安民,非害民;兵以除残,非为残。”意思是,杀恶是为了安抚人民,而不是加害人民;战争是用来铲除残暴,而不是成为残暴。此话的兵法意义在于,保护人民的利益,不滥施杀戮。用这句话审视西河之战中李世民的表现,清晰地看出这是一个典型的“除残非为残”战例。难怪,李渊对李氏兄弟大加赞赏:“以此行兵,虽横行天下可也!”

“除残非为残”,意在铲除残暴而不成为残暴,是战争中的一个极其重要问题。从军事层面分析,战争应以除残为主要特征,但对于为正义而战的军队来说,应该出师有名,倾力做到“非为残”。即在作战策略上务求以不攻自破而保全城市,以禁止滥杀而保全城中的百姓,以不战而屈人之兵来保全军队,从而使“非为残”转化成“除残”的巨大凝聚力,这就叫做“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得人心者得天下也”。

[兵法谈今用]

“除残非为残”,为明代兵家揭暄所言,是对兵圣孙子“慎战”思想的具体发挥,是“明君慎之,良将警之”(《孙子兵法·火攻篇》)的大问题。纵取历史经验教训,静思“除残非为残”,今人应该注意从多层面、多节点上去警醒自己。

“除残非为残”,目光不可短浅。公元前206年,刘邦率军攻占了秦都咸阳,推翻了赵高复辟政权。刘邦进入秦宫,见到那里的宫室、帐幕、狗马、贵重的宝物、美女数以千计,想留下住在宫里。樊哙劝谏刘邦出宫,不听。张良说:“秦朝正因暴虐无道,所以您才能够来到这里。替天下铲除残暴,应该以清廉朴素为本。现在刚刚攻入秦都,就要安享其乐,这正是人们说的‘助桀为虐’。”刘邦这才醒悟,立即抛弃享受,重返霸上,大得民心,终于夺得了统一战争的胜利。

“除残非为残”,头脑不可膨胀。明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闯王李自成率领大军进入北京,法令严明,使北京秩序很快恢复正常,不出一日,接管全国地方政权一半以上。然而,大好形势让义军大多数将领冲昏了头,骄傲自满起来,迅速腐化开来,出现了胡作非为现象。丞相牛金星追求享受,“大轿门棍,遍请同乡”;大将刘宗敏军纪不严,“杀人无虚日”、掠抢民财、夺人之妾、花天酒地等。这些行为激起天怒人怨,从而导致这支浩浩荡荡的农民起义军入城仅42天,便又急忙撤出北京,最后失败了。

“除残非为残”,手脚不可失控。尤其在处理人的问题上,要严加管控。应该说,从肉体上消灭一个人容易,但从思想上挽回一个人难。公元16423月,清军生擒了明军主帅洪承畴。当时,皇太极亲自做工作,洪承畴也不肯投降。有人气愤地说,将这个阶下囚犯一刀了结算了。可是,皇后庄妃为皇太极献上了一计。她亲自来到牢房侍侯洪承畴,并对他说了许多充满关切和同情的话。后来,他知道这女子竟是庄妃,十分感动。接着庄妃借皇帝之名,让他修书家中报平安。庄妃的体贴、同情终于改变了洪承畴的行为取向,成功地解决了满朝群臣都束手无策的难题。后来,洪承畴的确心甘情愿归顺皇太极,并成为皇太极忠心耿耿的大谋士。(谢谢图片作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