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古句206.华靡与大盗

(2017-03-07 13:06:26)
标签:

文化

笔记

《资治通鉴》

原句:崇华靡以示人,适足为大盗之招

【臣光曰76读文】

原文:圣人以道德为丽,仁义为乐;故虽茅茨土阶,恶衣菲食,不耻其陋,惟恐奉养之过以劳民费财。明皇恃其承平,不思后患,殚耳目之玩,穷声技之巧,自谓帝王富贵皆不我如,欲使前者莫能及,后无以逾,非徒娱已,亦以夸人。岂知大盗在旁,已有窥窬之心,卒政銮舆播越,生民涂炭。乃知人君崇华靡以示人,适足为大盗之招也。(《资治通鉴》第218)

译文:圣人都以道德为美,以仁义为乐;所以他们虽然住在以茅草作顶,黄土为台的房屋中,穿粗糙的衣服,吃菲薄的饭食,但不以简陋为耻,只是担心自己生活太奢侈而劳民伤财。唐玄宗自认为天下太平,想不到会有后患,遍享耳目的欢娱,极尽歌舞精巧,认为帝王富贵都不如他,想使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不只是娱乐自己,也借以向他人炫耀。却不知道强盗就在身旁,觊觎着帝王的宝座,以致最后落得仓皇出逃,生灵涂炭。由此可知,君王一味地以追求豪华奢侈生活向他人夸耀,只能招来强盗。

摘句:“崇华靡以示人,适足为大盗之招”,意思是,以追求华丽奢靡的生活向他人夸耀,只能招致强盗的到来。

读古句206.华靡与大盗

【读后随笔】

“崇华靡以示人,适足为大盗之招”一语,实际上是司马光的一个评点。其意是说,如果以追求华丽奢侈生活向他人夸耀,必然会招致强盗的打劫;如果是君王这样炫耀,必然会招致强盗来争夺宝座。华靡,即华丽奢靡,是一种超凡的生活享受。如此享受,是利还是害?客观地说,是“双刃剑”,既给人舒适,又给人祸患,往往害大于利。“华靡”,本与“大盗”没有必然联系,但从后果上看,导致“大盗”的到来是完全可能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此话是句颇有道理的警言:华靡示人,招致大盗。

历史上的唐明皇李隆基以“华靡示人”,招致了安史之乱,既毁掉了自己,又衰败了李氏王朝。唐明皇继位之初,颇有革弊图治的政治抱负与魄力。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却一改初衷,完全沉溺享乐,放纵昏愦。有记载,后期的唐明皇非常追求和讲究豪华,每当聚会设宴时,先让太常雅乐的坐部和立部演奏,继后的是鼓吹曲、胡人乐,教坊、京兆府长安与万年两县的散乐以及杂戏;又让作成山状的山车和旱船载着乐队来来往往演奏;又让宫女表演《霓裳羽衣舞》;又让一百匹舞马嘴里衔杯跳舞祝寿;又让犀牛和大象入场跳舞礼拜。安禄山也很喜欢这种享受,企图得到这种享受,便与史思明一起举兵反叛汉朝,史称“安史之乱”。安禄山在攻克长安后,以强盗般的做法,马上命令部下搜捕乐工,运送乐器、舞衣,驱赶舞马、犀牛和大象,全部抢夺到洛阳,以供自己享用。在安史之乱中,如果不是士兵在重重困境的逼迫下发生哗变,要求处死奸臣杨国忠以泄众愤;如果不是安禄山目光短浅,叛军无大志,唐朝恐怕再无起死回生之时。

由“华靡示人,招致大盗”的警言,想到古老的故事“季文子行俭”。春秋时期,鲁国正卿季文子,其家三世为相,本人从政30多年,享受好的生活没问题。但他崇尚节俭,要求全家人过俭朴生活。他的妻子儿女却没有一个人穿绸缎衣裳;他家里的马匹,只喂青草不喂粟米。孟献子的儿子仲孙很瞧不起季文子这种做法,于是就问季文子:“你身为鲁国之正卿大夫,可是你的妻子不穿丝绸衣服,你的马匹不用粟米饲养。难道你不怕国中百官耻笑你吝啬吗?难道你不顾及与诸侯交往时会影响鲁国的声誉吗?”季文子回答:“我当然也愿意穿绸衣、骑良马,可是,我看到国内老百姓吃粗粮穿破衣的还很多,我不能让全国父老姐妹粗饭破衣,而我家里的妻子儿女却过分讲究衣着饮食。我只听说人们具有高尚品德才是国家最大的荣誉,没听说过炫耀自己的美妾良马会给国家争光。”孟献子闻知,怒而将儿子仲孙幽禁了七天。受到管教的仲孙,改过前非,亦仿而学之季文子。消息不胫而走,在季文子的倡导下,鲁国朝野出现了俭朴的风气,并为后世所传颂。

近年来,看过曾国藩的一些家书,颇有感触。华靡这个东西,岂止引来盗贼,简直就是盗贼。它夺人之魂,盗人之财,毁人之家,危害至极矣!曾国藩在千余家书中,总是告诫家人要远离华靡。他认为环境的影响不容忽视,“风俗华靡,一家不能独俭”(《曾国藩全集·家书》)。他在致澄弟信中说:“家败离不得个奢字,人败离不得个逸字。”在他看来,家业的衰败在追求奢华,个人衰败在过分放纵。为了遏阻华靡“大盗”,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勤俭。曾国藩在给其子曾纪鸿写信中说:“凡仕宦之家,由俭入奢易,由奢返俭难。尔年尚幼,切不可贪爱奢华,不可惯习懒惰。无论大家小家、士农士商,勤苦俭约,未有不兴,骄奢倦怠,未有不败。”训示儿子越是官宦人家的子弟越要勤俭自律,只有这样才能成大器,曾纪鸿看信后为之动容。

曾国藩严格要求自己和家人,过的是普通人家的俭朴生活。有载,曾国藩常年穿布衣布袜,三十岁时曾做一件天青缎马褂,平时只有遇喜事或新年才偶尔一穿,藏了三十年衣服仍是新的。他每天吃饭以一荤为主,有客来才稍增加些菜。在京城当官,他丝毫没有京官的气派,吃的极其简单,常以豆腐、腌菜、泡菜佐食。这些菜大都是自家买、自家腌制的,即便在曾家日子过得一日好过一日时,自制腌菜一直没有变。曾家家规中有“女子每月做鞋一双,腌菜一坛”。曾国藩的九弟曾国荃花了三千串钱,新建了一座房子,曾国藩知道后,当即写信责骂:“新屋搬进容易搬出难,我此生盟誓永不住新屋。”果真,曾国藩到死也未踏进新屋一步,病故时,仍然在两江总督的简朴寓所。他常对家人说:“持身俭,则自立自尊,不求他人;治家俭,则家业兴隆,永世不堕;为官俭,则以俭养廉,居高不败。”曾国藩虽然官至宰相,却过着简单节俭的生活,也感动与感染了身边的许多人,纷纷效仿宰相之廉、节俭之风。看来,勤俭是拒腐防盗的锐利“武器”。(插图选自网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