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古人144.恭勤将军陶侃

(2016-05-26 05:45:27)
标签:

历史

笔记

《资治通鉴》


【将相篇之五十五读文】

原文:五月,以陶侃为征西大将军,都督荆、湘、雍、梁四州诸军事、荆州刺史,荆州士女相庆。侃性聪敏恭勤,终日敛膝危坐,军府众事,检摄无遗,未尝少闲。常语人曰:“大禹圣人,乃惜寸阴,至于众人,当惜分阴。岂可但逸游荒醉,生无益于时,死无闻于后,是自弃也!”诸参佐或以谈戏废事者,命取其酒器、蒲博之具,悉投之于江,将吏则加鞭扑,曰:“樗蒲者,牧猪奴戏耳!老、庄浮华,非先王之法言,不益实用。君子当正其威仪,何有蓬头、跣足,自谓宏达邪!”有奉馈者,必问其所由,若力作所致,虽微必喜,慰赐参倍;若非理得之,则切厉诃辱,还其所馈。尝出游,见人持一把未熟稻,侃问:“用此何为?”人云:“行道所见,聊取之耳。”侃大怒曰:“汝既不佃,而戏贼人稻!”执而鞭之。是以百姓勤于农作,家给人足。尝造船,其木屑竹头,侃皆令籍而掌之,人咸不解所以。后正会,积雪始晴,听事前余雪犹湿,乃以木屑布地。及桓温伐蜀,又以侃所贮竹头作丁装船。其综理微密,皆此类也。(《资治通鉴》第93卷)

译文:晋明帝太宁三年(公元325)五月,朝廷任命陶侃为征西大将军,都督荆、湘、雍、梁四州诸军事、荆州刺史,荆州男女百姓交相庆贺。陶侃性情聪慧敏捷,恭敬勤奋,整日盘膝正襟危坐,对军府中诸多事务检查整理、无所遗漏,不曾有一刻闲暇。他常常对人说:“大禹这样的圣人,尚且珍惜每寸光阴,至于一般人,应当珍惜每分光阴。怎能只求逸游沉醉,在生对时世毫无贡献,死后不留名于后世,这是自暴自弃!”众多参佐幕僚中有的因谈笑博戏荒废正务,陶侃命令人收取他们的酒具和捕博用具,全都投弃到江中,如果是将领官吏则加以鞭打,说:“樗捕这种游戏,不过是放猪的奴仆的游戏!老子、庄子崇尚浮华,并不是先王作典则的言论,不利于实用。君子应当使自己的威仪严正,哪有蓬头、光脚,却自称宏达的呢!”有奉赠礼物的,陶侃一定要询问来路,如果是靠自己的劳作所得,即使价值微薄也一定喜欢,慰勉还赐的物品超出三倍。如果不是正道所得,就严词厉色呵斥羞辱,退还给奉赠的人。有一次陶侃出游,见有人手拿一把未成熟的稻子,陶侃问:“你拿稻子干什么?”那人说:“行走的路上所见,随便摘下来而已。”陶侃大怒,说:“你既不种田,却毁坏他人的稻子拿来戏玩!”随即抓住此人鞭打。因此百姓辛勤耕种,家资不缺,人人丰足。陶侃曾经造船,剩下的木屑和竹头,都让人登录并且掌管,大家都不明白他这样做的原因。后来元旦群臣朝会,正逢积雪后开始放晴,厅堂前面残留的积雪仍然潮湿,于是用木屑铺洒在地上。等到桓温攻伐蜀地,又用陶侃所贮存的竹头作隼钉装配船只,陶侃治理事物仔细周密,都如这些事一样。

简介:陶侃(公元259334),晋朝名将。字士行,庐江鄱阳(今江西九江波阳)人。初为县吏,渐升至郡守。在击败反晋武装后,任荆州刺史,镇武昌。旋为王敦所忌,调任广州刺史,无事即朝夕运砖以习劳。王敦败后,仍还荆州。太宁三年(公元325),加征西大将军。苏峻、祖约作乱,出兵平乱,收复建康(今江苏南京)。后任荆江二州刺史,都督八州诸军事。咸和九年(公元334年)病卒,享年76岁。

【读后随笔】

细读上文,才知原委。陶侃如此深得百姓的拥戴,是因为他的作为感动人、吸引人。他严守岗位,“终日敛膝危坐,军府众事,检摄无遗”;珍惜时光,指教部属“生无益于时,死无闻于后,是自弃也”;珍重自身形象,“若非理得之,则切厉诃辱,还其所馈”;爱惜百姓耕种,对“戏贼人稻”者,“执而鞭之”。更令人尊崇的是,自觉做到勤俭艰苦度日。他四十年如一日,不酗酒、赌博,造船时剩下的竹头和木屑,也不允许浪费,“令人籍而掌之”,以备后用。

陶侃的人格魅力可以用“恭勤”来概括。所谓“恭勤”,就是恭敬守职,勤奋做事。用现在的话说,就是爱岗敬业,多作奉献。他的这种品格,既在实战中形成,又在实战中发挥作用,使他自身也得到了锻炼和陶冶。他从乡村到京师,从县吏到侍中,从长史到太尉,从单级指挥到八州军事,终成叱咤风云的人物,始终保持了鄱阳人的艰苦朴素、奋力进取的本色。

陶侃的“恭勤”,反映在军事上是日日在准备,从不清闲误事。陶侃任广州刺史期间,没有事的时候总是早朝把一百块砖运到书房的外边,傍晚又把它们运回书房里,刮风下雨,严寒酷暑,从不间断。有人看见感到奇怪,问他:为何要这样干?他回答说:我正在致力于收复中原失地,过分的悠闲安逸,唯恐不能承担大事,所以才使自己辛劳罢了。他平日不饮酒,不赌博,发现身边的参佐人员有聚赌取乐、饮酒误事的,既命令把酒器、赌具沉于江中,并说:大禹是圣人,还十分珍惜时间;至于普通人则更应该珍惜分分秒秒的时间,怎么能够游乐纵酒?活着的时候对人没有益处,死了也不被后人记起,这是自己毁灭自己啊!

陶侃亲历了两晋的许多战事,留下了能征善战的印迹。西晋时期,他先以南蛮长史之职,镇压了张昌的起义,嬴得了荆州刺史刘弘的信任;尔后,他任武昌太守、荆州刺史时,参与镇压了荆湘杜弢的流民起义,并一举攻克长沙,平定湘州。东晋时期,冠军将军苏峻反叛,控制当时京城建康(今南京),挟持年仅七岁的成帝司马衍于石头城(今南京城西),又遣部将急攻大业(今江苏丹阳北)。陶侃时为征西大将军,与骠骑将军温峤等联军东下,采用攻其必救的战法,以攻石头城之示,解大业之围,击灭苏峻,平息了内乱。接着,他讨平江州郭默之乱,收复襄阳。因功拜为大司马、大将军。

陶侃在他的晚年,多次提及告老还乡,不愿再参预朝政。他深以物极必反,位高权重未必是好事,对人对己、于国于民都不利。但碍于身边官吏的苦苦相留,羁绊仕途多年而不能去。直到疾病深沉之时,他上书坚决逊位,把符节、官服、印章归还朝廷,储备的物资上锁加封,后事托付他人处理。遗憾的是,他未到鄱阳便与世长辞了。陶侃领军41年,明智坚毅,善于决断;识察缜密,人不能欺。从南陵到白帝,几千里的管辖区内,路不拾遗。陶侃去世后,尚书梅陶给亲人曹识的信上说:“陶公机神明鉴似魏武,忠顺勤劳似孔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