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古句120.莼羮鲈脍

(2016-03-17 06:54:11)
标签:

文化

历史

笔记

《资治通鉴》


【成语源之四十读文】

晋惠帝太安元年(公元302年)

原文:翰因秋风起,思菰菜、莼羹、鲈鱼脍,叹曰:“人生贵适志耳,富贵何为!”即引去。(《资治通鉴》第84)

译文:张翰因为秋风吹来,怀念起故乡的菰菜、莼菜汤、鲈鱼片,感叹道:“人生在世最难得的是舒服自在,富有和显贵有什么用?”随即引退离去。

句释:“莼羮鲈脍”,比喻借莼鲈之思,行急流勇退之实。

【读后随笔】

“莼羹鲈脍”这句成语,后用来比喻借莼鲈之思,行急流勇退之实。这句成语的形成,来自张翰辞官归隐的典故。

张翰,西汉著名文学家。字季鹰,吴郡(今江苏苏州)人,少年时才华横溢。青年时他来到洛阳,被把持西晋朝政的齐王司马冏任用为大司马东曹掾。张翰从司马冏的所作所为中,看到了必败下场,又因秋风起,便产生了回乡的念头,他对人大谈家乡的莼菜汤,鲈鱼片,说金秋时节的吴江鲈鱼正肥,称莼菜汤、鲈鱼片为“美食之最也”。当时,人们以为只是说说而已;谁知几天后,他果以思乡为由,挂冠辞职,回转家乡了。

其实,张翰是以“莼鲈之思”为籍口辞官回归故里的。他看出了当时政局动荡,做官具有极大的危险性。那时,西晋皇室的八个诸侯王彼此争斗,齐王司马冏虽然暂时握有朝廷实权,但地位并不稳固,一旦倒台,难免有池鱼之灾,所以他借口怀念家乡的美味佳肴,表现出一副胸无大志的样子,来明哲保身,勇退回乡。他在离开洛阳之前,对他的好友贺循说:“天下乱纷纷,无有宁日,一个人此时已名闻四海,想抽身而退都很困难了。我本是山野间的闲人之辈,并不指望什么荣华富贵。人生一世,最可贵的是活得悠然自得,我为什么要在这里做官让人束缚我的头脑和手足呢?不如归去吧!”

果然不久,长沙王司马乂击败了齐王司马冏,不但司马冏被杀,而且被认为是其党羽的人都遭屠杀。这时,洛阳的官员佩服张翰有先见之明。从此,张翰在家中奉侍老母和著文作诗,一直到终死于家中。后人便把张翰“莼羹鲈脍”作为辞官归隐的一种代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