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古句061.“举纲振领”

(2015-08-05 05:40:11)
标签:

文化

历史

笔记

《资治通鉴》


原句:万目不张,举其纲;众毛不整,振其领

【警言选读文】

公元237年,魏明帝对华而不实之风很反感,下诏让百官讨论刹住这股歪风,从哪里入手呢?司隶校尉崔林谈了自己的看法,认为应该从大臣尽职抓起,便有下面一句话:

原文:万目不张,举其纲;众毛不整,振其领。(《资治通鉴》第73)

译文:万目不张,就要拉住它的纲绳;裘毛不整,就要抖动它的衣领。

简释:“万目不张,举其纲;众毛不整,振其领”,意思是,万目不张,就要拉住它的纲绳;裘毛不整,就要抖动它的衣领。此句所涉及的是“举纲振领”问题。运用此句的意义在于,善于抓主要的关键环节

【读后随笔】

“万目不张,举其纲;众毛不整,振其领”,目:网眼;纲:渔网的总绳。渔网的网眼张不开,就要拉住它的总绳。毛:裘皮;领,裘服的衣领。裘服的毛边不整齐,就要提起它的衣领。二者皆比喻要把任何工作带动起来,就应该抓住工作的主要环节。“举纲振领”既是一种思想方法,也是一种工作方法。在实践中,能自觉地按照这种思维方式去抓工作,自然会大大增进效果。

“上下刮起华而不实之风,主要问题在朝廷大臣,大臣如果能尽职尽责,做百官的榜样,问题就能得到有效的解决。”这是崔林看到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这种办法,实际上是“举纲振领”的办法。崔林是三国时期魏明帝的司隶校尉,他从朝廷的实际出发,提出抓大臣“任其职”这个主要环节,来带动不实之风的好转,不能不说是当时的高明之举。

其实,举纲张目与振领整毛是同一个意思的不同说法。有时将二者合在一起,简称“提纲挈领”。晋葛洪《抱朴子·君道》:“操纲领以整毛目,握道以御众才。”《南史·顾宪之传》:“举其纲领,略其毛目。”有时不说振领整毛,只说举纲张目。《尚书·盘庚上》中说:“若网在纲,有条而不紊。”意思是,象鱼网附在牵网的大绳上,便有条理而不紊乱。东汉郑玄在《诗谱序》中说:“举一纲而万目张,解一卷而众篇明。”意思是,提起网纲,许多网眼就会张开;了解把握主要的,其余的也就容易明白。隋朝王通在《中说》中说:“举一纲,万目张;弛一机,万事隳。”意思是,提起一条网绳,所有的网眼就张开了;放松一个时机,一切事情就会都坏了。

举纲张目、振领整毛,较为准确而形象地说明了事物之间既对立又统一的辩证关系。辩证法认为,客观事物发展中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之分,主要矛盾是决定和影响该事物发展的矛盾。捉住了主要矛盾,就能较好地推动和促进事物的发展。在工作中也是这样,只要抓住了主要矛盾,其它矛盾就会迎刃而解。这里所说的抓主要矛盾带动其它矛盾的解决,就是“万目不张,举其纲;众毛不整,振其领”的方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