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金庸先生重新唤起了我们去认识和重视中华民族的侠义精神,人们对大侠的憧憬和崇拜便一天热过一天,尤其是年轻人,当然很多年纪大的人也是非常喜欢大侠和金庸的。
近来,想想,《内经》不也透着一种侠义吗?中医的很多理论和方法不就是侠义的体现吗?或许都是因为植根于中华这块文化土壤吧。金庸先生在写侠的时候,经常会告诉我们真正的大侠除了是英雄、正义、善良的象征外,他的高主要体现在他博采众长,他能预知后世,洞彻今生,而作为大侠最高的功夫是无招胜有招,无论什么宝典,什么刀剑,惟有大侠使来才随心所欲,才能发挥最大的威力。
这其中,有很多是与我们学中医有相似之处的,当然学什么都是这个道理,学不精,什么招式也难派上用场,但从更深层次的意义来说,很多人认为《黄帝内经》的很多科学理论其实就是充满侠义的古人智慧。当然,对此我们也要清醒,不能因此而盲目崇拜,奉为圣旨。
如果说《内经》能体现侠义思想的理论、方法有哪些?我们可以来分析,其中“治未病”当属很重要的一个理论了,因为《内经》在人与天地相应的思想指导下,认为人们生病是正常的,难以避免的,但人们所生的病又是可以预防的,当然包括生病以后也可以预防疾病进一步发展传变。这就是治未病理论的核心。而实际上预防疾病发生和传变的方法很简单,它大多不需要用药,也不一定动刀,可人们或者很多医生又是最难做到的。这或许就是它侠义的一个方面吧。
在治未病中,《内经》要求人们要懂得养生,要顺应自然,调节自己的情绪和意志,注意饮食要有规律,不过饥过饱,注意劳逸要适度,不过劳或过逸,在气候变化极度反常(传染病流行)的季节要避免接触病邪而发病等。这是用侠义之心来告戒、引导人们重视养生,积极预防疾病。
当疾病发生后,《内经》要求医生必须积极救治,阻断病邪在体内的传变与发展,甚至要节制饮食、房事等,或配合食疗调养,辨证论治,以人为本,这样才能不致变证丛生,顺利康复。对于生病后的治疗用药,强调必须直捣病所,一剑封喉,容不得半点迟疑,或差池。这可能就是侠义的另一个境界的表现了吧。
当然,《内经》的理论很丰富,治疗方法也很多,今以侠义言只是希望能被同学们更好的领会和记住,也为暂时不懂中医理论的读者通俗化解释之,以此为例,冀人们读懂《内经》,读懂中医。为活跃讨论园地的气氛,以后会有类似的博文刊出。大家可以继续提问。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