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聆听自然的箫声

(2012-11-16 11:16:53)
标签:

杂谈

分类: 地产随笔

聆听自然的箫声

文/赖瀚林

 

这个越来越浮躁的世界里,去哪里寻觅一处心灵的净土?

人有时真是个怪物,面对这红尘喧嚣的世界,总是想要逃离,总想追逐心灵的自由,“身未动,心巳远”;但又恐被边缘化,惧怕那一旦远离繁华的幽深孤独感。于是在城市与乡野的徘徊之间,不停的驻足,不停的翘首。于是“在路上”,成了我们这个时代最时尚最鲜活的生存状态。

 

但是,面对到处景区的过度开发与到处自以为是的旅游地产,中国的高富帅精英们在出城与入城的纠结中变得越来越焦躁。逮着一座荒山、临着一条小沟,就敢叫旅游地产的有木有?谁说旅游+地产就等于旅游地产了。这不操蛋么。不懂旅游地产,不懂精英高富帅,就不要搞旅游地产开发,别糟蹋了大好的河山。鸟瞰国内旅游地产的开发,可谓一片乱象。乱象的根源,在于太功利,太浮躁。表现在对自然生态的破坏、对人文关怀的缺失、对生命需求的不尊重、对建筑形式的粗暴嫁接……

 

直至,在成都的青城山之外山、街子古镇的味江河旁,遇见“山外山”,才让我那颗对旅游地产心浮气躁的情绪,渐渐平静下来。

 

走近山外山,远瞰薄雾于林间缭绕,茂密的竹林在山脚下的缓坡上成片的涂抹着大块的绿意,让人心神霎那间静止,仿佛闭目聆听优雅的田园牧歌。近聆川腔的高谈阔论混合着麻将的节奏在涓涓的溪流间氤氲浸漫。恬淡、悠闲、质朴,如初生的璞玉被人弃在这满眼绿色的山水之间,又如被人遗忘的世外桃源,静谧、安详、和谐。如果把旅游地产比作一道滋补心灵的汤品,不禁感叹这开发商煲汤的手艺太不一般了。

 

这个浮躁的时代,能让我们感动的东西不多,何况喧嚣的旅游地产。但走进山外山,却有一种少见的感动,萦绕在心间。想不到在这幽静沉寂的青城外山、淳朴古雅的街子古镇旁,还有这么一个可以触动人的心灵深处某种柔软情素的风景住宅。淡泊而清雅,质朴而幽远。不张扬,不显摆,低调却不低俗,如那盛开在山坡上的野菊花,融在那一片黛青色的山林之间。

 

这种感动,缘于“山外山”的“谦卑”与“懂你”。

聆听自然的箫声

 

所谓肤浅少识的人,才喜欢张狂和炫耀,崇尚自我且目空一切;只有见过大风大浪的人,才懂得谦卑,低调内敛、淡泊优雅。所谓大器之人,语气不惊不惧,性格不骄不躁,气势不张不扬,举止不猥不琐,静得优雅,动得从容,行得洒脱。隐逸在青城山外的山外山,却是尽显大器之美。如一朵莲花,出淤泥而不染,花香淡雅而悠长;如一棵柏树,枝叶茂盛而常青。

 

房地产市场的浮躁,在于没有自己的灵魂和文化内涵。君不见那些景区不断粗暴复制的、山寨版的欧洲房子、北美别墅、皇家园林、英伦风情?……中国人在殖民文化的主动奴化中逐渐丧失着自我和文化个性。

山外山,却以回归自然的方式,在玉树临风的淡然中,无疑为市场作了一次标杆性的努力和文化导向。

 

山外山的“谦卑”和“懂你”,不仅是外在的,更是内涵的。表现在建筑、园林与自然的对话方式上,表现在空间和景观对生命的礼让与尊重上,表现在产品内涵与生活方式的亲密共融上。概而述之,体现在三个词:回归、尊重、融入。

 

山外山的建筑没有山寨版欧洲小镇的那种语言暴力,园林也没有“皇家园林”式的气派和炫耀,而只有放低姿态的对话。建筑很谦卑,不刻意的夸耀和张扬,故意淡化自己的存在,就像这山坡上的盛开的野花,很随意的生长在那儿,却凸显出对生命个体的尊重。强调的是人的重要性,而非建筑的重要性。你说不出它是什么风格,随意中扬溢着带着些许东方禅意,又融和着中国的元素,与山林和谐为一。如果非要用风格来约定她,那就是:质朴、清纯、亲和。

 

对自然与生命个体尊重的前提是敬畏,而不是破坏。没有石材堆砌的装饰台面、壮丽的石阶、巍峨的拱门和生硬的欧式亭子,也没有高耸的修剪的树墙、人造的几何水池等,有的只是原生的山林、小溪、木栅、卵石、野花……以一种融入的姿态,静谧的盛开着。那阳光下的草坪、细雾中的竹海、雾霭里的森林、微风中的溪水,每一处风景,每一刻都是心情。以一种接近自然花园的纯粹荒野和乡土植被的造园手法,在你以为的一片天然荒野中,却又显示出无处不在的生活意境与诗意浪漫。

 

如同一个人的气质一样,并不在容颜和身材,而在內心和外表给人留下的印迹,令人深沉而静谧。所以,山外山的优雅不是堆砌出来的,而是读懂了一种“为人生”的阅历凝聚,山外山的淡然也不是伪装出来的,而是一段对波澜壮阔人生的沉淀。

 

今天,在城市的灰色天空里,有谁听过那优雅飞翔的鸣禽?有谁驻足葱郁洗翠的山坡凝望过那远去的流云和映绿的湖面?又有谁在寂静的午后轻吟过那些久远的歌谣?或者流连于村陌乡野间那些草丛中蛐蛐们的浅斟低唱?对于绝大多数现代都市人而言,这只是一个梦境!红尘喧嚣,你不得不疲于奔命,而人生匆忙,什么时侯才能停驻下来欣赏路边的风景,聆听那流动在山林中的自然箫声?远离了自然的浸润,人活得就像一条缺氧的鱼儿。于是在对桃花源的向往中,人们只能选择短暂的逃遁。

 

因此,厚重的人生,应该如山外山一样懂得“知进退”。像庄子那样逍遥于天地,啸嗷于山林,相忘于江湖,安时而处顺,乘物而游心,独与天地精神往来,既有闲云野鹤,也有酣畅淋漓,这样的人生,岂不快哉!

 

山外山,于繁华人生中的一段清丽的自然箫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