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向东——需要一扇“门”
(2012-09-24 17:43:29)
标签:
杂谈 |
分类: 房产专栏 |
成都向东——需要一扇“门”
近日, “天府门廊”一词红遍成都,网上争议源自对原“攀成钢”地块取名的吐槽,从“攀成钢”到“东方正红”,再到“天府门廊”,东大街延线的这块占地约3000亩的区域,牵动着业内的神经。成都商报和新华网的跟踪报道,让“天府门廊”成为关注焦点。在此笔者也凑凑热闹,浅谈一下我之“天府门廊”鄙见。
在主城区,沿着二环走一遭,城西因为过早开发,其城市形态已成定局;南二环以十年前的产品和格局,已经出现疲态;城北正经历重生,建设路已经被牢牢贴上中产标签的而不能自拔。而在成都金融街华尔街——东大街与东二环的十字格局上,一个核心区3000亩、辐射范围超过5000亩的位于二环主城区的全新板块,被寄予厚望。她的前世叫“攀成钢”,现在大家叫她“天府门廊。”
确实,没有谁有“天府门廊”这样的能量,核心区3000亩,辐射范围超过5000亩,大部分楼面地价在5000元以上,聚集了世界最专业的企业巨头,成都ICC、绿地锦天府、合景泰富环球汇、仁恒滨河湾、吉宝项目、深长城项目、伊泰项目、韩国乐天项目,无论是住宅、商业、产业、文化,都代表着这个城市最强势的开发力量,从某种程度,我认为“天府门廊”将是成都诞生新城市文明的地方。
记得“向桐梓林致敬!再造桐梓林!”这句话最早诞生于2005年,后来这句话就像“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一样,开发商天天讲,日日讲。目前,这句话已经近乎于过劳死,但是开发商还是不准备把这句话甩掉。因为对于成都人来说,最近十年,桐梓林的确是代表着高端生活方式的典型片区,意味着方便而繁华的生活,甚至代表着某种社会身份和地位。而如今,“天府门廊”的出现,让“向桐梓林致敬”成为了一句废话!
不得不说“天府门廊”是对这个片区最恰当的描述。不仅仅是因为建筑形态——东大街延线的超高层建筑序列;更多的,我们站在城市发展的角度来看,成都向东发展需要一个对外展示国际化形象的窗口,而“天府门廊”占据了城东桥头堡的位置,无疑就是这座城市的“门楣”。更形象地说,未来外地人来成都,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宏伟的“天府门廊”
个人认为,未来的“天府门廊”,将成为比肩上海陆家嘴的成都新CBD,成为成都的豪华客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