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们这个时代的浮躁

(2007-06-18 19:53:52)
分类: 田园散话
我们这个时代的浮躁

文/赖瀚林

 

这是一个浮躁的时代。

 

越来越拥挤的城市空间,越来越快节奏的生活步伐,越来越亢奋的生存环境,总是让你无所适从;还未从农耕文化中脱离出来的中国人,突然不得不面对开放语境下的工业化、现代化、城市化以及全球经济化带来的汹涌冲击。在这种冲击中,是自我的不断迷失与沉沦。

 

每个人的心都处于一种喧嚣燥热的状态,每个人都对自己的现状极其不满,总觉得那还不够,每个人都在争先恐后,没有人会停下来静静欣赏一下路边屋檐下沥沥细雨的恬静丝语。街上的行人永远脸色严肃,神情漠然;每天你不得不在挤早班公交车的时间里顺便把早餐解决掉,中午你一边吃着盒饭一边忙着案头工作,网络上的一夜情每天都在上演,发廊里的小姐每天都要消费十几个安全套,麦当劳与肯德基成为流行文化,快餐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文化标签;邓丽君的歌曲你总嫌太缠绵,买来的摇滚歌碟你还嫌不够High,只有夜间小酒吧里那些近距离的歇斯底里的嚎叫与呐喊才能唤醒你沉睡的耳朵。人们在不停的追逐中不断迷失自己,蓦然回首时,早已忘却自在何方。就像吃火锅一样,你需要足够的麻辣刺激才能寻回生活的快感。

 

这个浮躁的时代,还有谁能真正静下心来去静静的读马尔克思的《百年孤独》或者米兰昆德拉的《生活在别处》?还有谁能静下心来与爱人一起静静的听一曲肖邦的小夜曲?还有谁有抱着山盟海誓的爱情苦苦等待?或者在舒婷的诗里感受青春的悸动?那种浪漫的、悠闲的、舒缓的情感好象越来越离我们远去了;那些月静山空、林涧鸟鸣的静界,那些草长鸢飞、山花烂漫的美丽,都已经在破碎的时光里与我们擦肩而过了。宁静,于是成了我们这个浮躁时代最大的奢侈品。

 

 

曾经迷恋于晋代诗人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描绘的那个唯美、与世无争的远古乌托邦世界。一个为避秦战乱的古代部落,躲入深山达几百年,完全与外界断绝往来,那里有桃花夹岸,芳草鲜美,民风纯朴,生活祥和丰裕,对外界的世事变幻浑然不知!真个是避世无忧的人间仙境一般。此后的中国文人们,于是对桃花源生出了无限的向往与追依,在山川河水之间流连,在深林绿野之中辗转,几千年的文化羁旅中,不断的寻觅,不断的臆想,以为那才是真正的精神家园。于是桃花源成了中国知识分子们精神归宿的一种范式。青年时代曾经浪游沅江的文学家沈从文先生,在其《桃花源与沅州》一文中开篇这样写道:桃花源只在武陵渔人眼前豁然开朗,后人一再寻找,却再也进不去了。自此中国文人们,在家园的梦里植入小桥流水般的江南情怀,用精致的园林模仿桃花源;在诗词与辞章里翘首张望,田园之梦越做越深,越来越远,但他们能做的只是怀念罢了。中国几千年的文化史应该感谢陶渊明,他让中国的知识分子们在俗世的挣扎中找到了一种循世的精神寄托,《桃花源记》就如灯塔般给现代都市人指明了最终追寻的目标,在工业社会的迷茫和喧嚣中找到了前行的力量,桃花源成了现代都市人孜孜以求的精神原乡。可是面对快速工业化、城市化以及全球经济化的浪潮冲击,这理想化的世外桃花源永远只能成为梦里水乡的记忆残片了。

 

 

也许,在人类的心灵深处,都有个乌托邦式的精神梦想吧。20世纪30年代美国作家的畅销小说《香格里拉》(原名《失去的地平线》),同样描述了一个被历史遗忘了的人间天堂。现在的云南,丽江与中甸都在争“香格里拉”这个称号。因为着迷于这本书,曾经我以为,丽江就是我精神世界里苦苦追求的精神原乡,可是在旅游开发的热潮中,这里交通四通八达,到处是拥挤的游客与走卒摊贩的吆喝,满城的餐馆小吃店与各色商店,早已不是那个美国作家笔下的香格里拉了。在高度城市化与现代化的浪潮中,中国那些偏远的古镇村落,正在不断的沦陷为喧嚣的都市驿站。

 

今天,在城市的灰色天空里,有谁听过那优雅飞翔的鸣禽?有谁驻足在葱郁洗翠的山坡凝望过那远去的流云和映绿的湖面?又有谁在寂静的午后轻吟过那些久远的歌谣?或者流连于乡间村野里那些草丛中蛐蛐们的浅斟低唱?对于绝大多数现代都市人而言,这只是一个梦境!因为你不得不在城市里蜗居,你不得不为了生计而四处奔波,你不得不为了名利而在红尘里四处追逐。而城市里永远是拥挤、污浊、喧嚣、纷扰、不安……推开窗户,目光所及,永远是铅色的云、灰色的天,永远的铁栅栏,永远都是高楼林立。人包围在这片城市的水泥森林里,就像一条缺氧的鱼儿,永远都是呼吸困难。远离了大自然的浸润,人们活得缺乏意境。于是在对桃花源的向往中,人们只能选择短暂的逃遁。

 

因此每年的五一、十一黄金周,你总能见到这样的景象:各条出城的高速公路上总是挤着满满的、长长的队伍;火车站、客运站以及飞机场,总是被脑袋塞得满满的。在城里闷了很久的人们就像一条条热锅里的鱼一样,急着跳出这浑浊而又令人窒息的城市空间,急着投身大自然的怀抱,享受乡野间的质朴与清新带给生命的慰籍。而更多的都市人,则做起了远行的背包客,他们总是梦想人生在别处,风景在路上。一个又一个的古镇村落,一个又一个的远山秋水,成为他们生命行旅中匆匆的人生风景,还来不及细细品味却又匆忙上路,人生永远在走马观花式的奔走中,臆想着自己的桃花源与精神原乡。所谓寄情山水,放纵心灵,不过是现代都市人勿忙行旅中短暂的诗性勃发。短暂的旅行之后,你不得不又重新回到城里,因为你的事业在城里,家人在城里,还有你绝大部分的精力和辉煌都留在城里了,你有什么办法不呆在城里呢?逃遁仅仅是身体的挪动和消极的蛰伏,你虽厌倦城市的噪杂和污浊,却又无法远离城市!“野旷沙岸净,天高秋月明。憩石挹飞泉,攀林搴落英”(谢灵运诗)我们似乎只有在对大自然短暂的温情回眸中,生命才能获得暂时的慰籍与关怀。

 

“如何独得百丈索,直上高峰抛俗羁”。与世俗争清静,需要一种勇士的心态,芸芸众生如蚁盲行,你需要以一种冷静的人生态度,面对俗世浮华。其实享受悠闲生活远比享受奢侈生活便宜得多。享受悠闲的生活你只需要一种艺术家的性情,在一种全然悠闲的情绪中,去消遣一个闲暇无事的下午(林语堂)。在心灵的质地上,关健是要活出自己的本色。所以无论何时何地,人的心灵天空上应当有一轮明月朗照。人生需要时时从欲望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超越自我,或者暂时淡泊红尘,以平和心态面对人生得失,还生命质量的原滋原味。滚滚尘世中,不妨给心灵辟出一块碧草茵茵的芳草地。花鸟草虫,琴棋书画,观潮听海,清江独钓……让心灵保有宁静的一隅,生命才会五彩斑斓。

 

繁华喧嚣,永远不会有个止境,生命的转瞬间,你就失去了很多很多,青春、故人、幸福、快乐、健康……什么时侯,你才能真正静下来?感受你自己的心跳?静静的聆听来自遥远世界里的天籁,去感受婴儿脸上纯真的笑容,去触摸我们灵魂深处那悲凉的喟叹?“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样的诗情与画意,不是每个人都能深刻体会的。保持精神世界的雨雪霏霏,让心灵静下来,去深切体会一种安详的滋润。风清花自俏,月高水自明。这是多么宁静的人生境界!可是有谁又能真正做到?见过桃花源的只有那个武陵渔人,后世人们永远只能在对山水的仰望中对桃花源投以脉脉温情的回眸。也许只有真正单纯的心,才能与桃花源相遇;而真正的精神原乡,也永远只存在于心灵深处。 

 

(原创作品,未经许可,不得任意转载与使用,作者联系方式:linyu2014@163.com  13018212177)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