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歪解《意见稿》:一剂政策“流感”的临床药方?

(2007-01-15 11:23:44)
分类: 政策解读

歪解《意见稿》:一剂政策“流感”的临床药方?

/赖瀚林

 

报上新闻说,入冬以来,中国北方及沿海一些大城市正在饱受大面积 “流感”的侵犯,要民众“合理调节膳食”,“多加强身体锻练”,注意预防。而事实上,还有另一场比这更危险的“流感”,正在全国各大城市蔓延。这就是自831大限以来,众多开发商、各大媒体、以及广大民众对国家宏观调控政策高度敏感的“流感综合症”?!在一大堆不断出台的严厉调控政策面前,是开发商与媒体对调控政策集体呈现出的一系列“咳嗽、鼻塞、流鼻涕、低烧”症状,而受媒体的不断“感染”,广大民众也普遍呈现出“流鼻涕(对房价与相关政策的高度敏感)、嗜睡(纵欲过度或房市疲劳)”症状。比如这几天炒得沸沸扬扬的建设部闪电废止《关于征求90平方米以下住宅设计要点(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函》(以下简称《意见稿》)一事。

 

由于“国六条”细则没有对套型面积这一概念给予正式的解释,也没有提出明确的建设标准,致使全国不少项目而被迫停工或迟迟不能报批,地方政府在政策执行时也进退两难。这就是建设部《意见稿》出台前的政策背景。建设部为此还专门成立了课题立项并成立课题组。从这一点,可以洞见建设部对《意见稿》是相当重视的。但出台还不到一天就遭遇猝死,这不能不引起媒体和开发商太多的疑虑与猜测。笔者注意到,建设部在其官方网站上公布《征求意见稿》之后还不到一天就立刻声明废止了,废止的理由是《意见稿》“不符合国务院办公厅和建设部文件要求”。在《意见稿》中,尽管建设部表示这只是“推荐性技术文件”,是为了“帮助设计者进一步了解90平米中小套型住宅的相关概念,厘清理顺相关做法与技术标准”,并“作为各地执行 90平方米以下中小套型住宅政策时的参照细则”,“不是政策层面的内容”,但这一说法显然后语不搭前言,立不住脚,作为政府出台的指导性政策,岂能当儿戏?既然是“推荐性技术文件”,那地方政府是照章执行呢还是只作参考或者干脆弃之于垃圾桶?这又会让地方陷于两难的尴尬境地。此其一。其二,套型建筑面积90平方米以下住房面积要占开发总面积的70%以上的细则,是中央九部委联合出台的,并在出台之前经过了认真、全面、细致的论证,是综合考虑了各种因素的结果,因此不容置疑。而建设部《意见稿》显然是对这一细则规定的颠覆。如果按照《征求意见稿》标准,70%的比重就很难执行,它“留给了地方政府一些操作的弹性和空间,这是与国六条出台的初衷严重相违背的。这也是媒体普遍的观点。很显然,由于建设部在“90平方米”立场上的不坚定态度,可能激怒了上层,因此闪电废止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事。从一个侧面反映,中央对房地产调控的决心没有丝毫动摇,而且还会采取更为严厉的措施,以规范和促进房市的健康、和谐、稳定的发展。问题是,建设部为什么会摆这么一个“乌龙”?难道“一个直接参与房市调控政策的主要部委”真的会犯下如此低级的错误吗?

 

2004年以来,中央颁布的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从来就是只闻雷声,不见雨点。政策越调房价越涨,不调慢涨,一调就猛涨,这就是一大堆宏观政策所面对的残酷现实与民怨民愤。君不见房价依旧涨,人心仍湟湟。由于中央调控政策在各地的具体执行中遭遇各种各样的消解与抵制,使得中央政策如一纸空文。这无疑将国家调控政策在推广执行中逼于进退两难的境地,这也是中央决策层不得不面对的辣手难题。基于诸多的复杂因素与利益博弈,因此不论是开发商、媒体、还是地方政府,都对国家调控政策的“风吹草动”特别敏感,并犯上了严重的“流感”。这种现象势必会影响整个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增加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执行难度。这显然是政策决策层不愿意看到的。由于“国六条”细则对“套型面积”概念及技术性问题并没有具体解决,使得地方在具体执行中限入困境,这就是“国六条”落下了的政策“后遗症”。比如我们知道由于地区的气侯差异与居住习惯,北方住宅建筑的墙体普遍比南方的厚,那么南北地区是否还要统一90平米套型建筑标准?70%比重是否符合市场需求?为什么国务院对套型面积90平方米概念不予明确的解释?为什么还要坚持70%比重一刀切?难道是国家九部委都集体犯了一个低级错误?显然不是。从《意见稿》看,政府在户型空间设计方面关心过多,大到面积规定,小到排油烟机安装、墙面管线布置,甚至炉灶、水池的设置都一一过问。以前是从政策层面来规范市场,现在却要从技术层面来规范产业,表现上看是政府管得过宽,实际上折射了政府在政策执行上的左右为难与急躁心态!《意见稿》中最为惹人注目的就是对“套型面积”这一概念的厘清与参考系数的修正。并提出要合理提高土地利用率,可适当增加住宅套数、建筑层数、提高容积率,以及对节能环保降耗的要求,从诸多技术环节对开发商与地方进行了政策性暗示:你能!但从宏观政策而言,不允许这样做。既要维护政策的威严性,又要让地方懂得政府的苦心,不是件容易的事!按照常规,《意见稿》初稿之后还有《征求意见稿》、《送审稿》、《报批稿》等复杂程序,但为何闪电废止、胎死腹中呢?

 

建设部《意见稿》虽然对“套型面积90平米”作出了明确的解释,并设想计算出了一个可以按照不同地区做区别对待的修正系数,但却破坏了国家宏观政策的严肃性与整体性,尊严扫地。国家要调整住房供求的结构性矛盾,稳定房价,控制房价涨幅,就必须要首先保障大部分中低收入人群的住房要求。根据80/20定律,中国大约80%的财富集中在20%的人手中,还有80%的人则是普通百姓和中低收入家庭,因此90平方米的住房面积需求无疑是真正的市场主流,将这一主流需求以“70%”的具体指标进行量化,就可以满足绝大多数人的住房需求。这就是国家系列政策调控的如意算盘。但由于过多的利益权衡使得地方与中央不能保持步调一致,开发商与媒体对国家政策的过多猜忌,使得国家政策在执行层面遭遇消极抵制,这是让中央感到为难的地方。因此现在的任务就是要让开发商变得“乖”一点,懂得政府的良苦用心,切实严格执行“国六条”中关于凡新审批、新开工的商品住房建设,套型建筑面积90平方米以下住房(含经济适用住房)面积所占比重,必须达到开发建设总面积的70%以上的规定,稳定房地产经济,解决结构性供求矛盾,维护房市的健康发展。因此建设部《意见稿》出台,多少可以理解为建设部在技术层面对地方进行的暖昧暗示,或者把它当作根治“房市”政策“流感”的一剂临床药方,先是故意刺激你,让你感染,懂得政府政策的立场,再根据市场的临床反应调整药剂药量或增减药引,以对症下药,减少“鼻塞、流鼻涕、咳嗽”病症,维护“房市”“性”福。这就是建设部大摆“乌龙”背后更深层次的复杂涵义与政策意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