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企业生命论》连载十二

(2019-01-23 08:19:09)
《企业生命论》连载十二《企业生命论》连载十二

《企业生命论》连载十二

按语:《企业生命论》写于1990~1992)(作者笔名仁立墨人,博士论文(32万字,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3年出版发行);中国社科院编辑的《中国企业理论五十年》评价《企业生命论》:“我国学者仁立墨人(笔名)深入地探讨了企业生命周期问题。1993年其博士学位论文《企业生命论》出版,把我国的企业生命周期理论研究推向高潮。总的来看,《企业生命论》集系统性和深刻性于一体,是我国关于企业生命周期研究的重要著作。”

连载十二

导论(续)

  三、企业的类内本质──社会本质

  “企业的类内本质”这种说法,似乎要被人们指责为自相矛盾。因为凡

事物的本质都表现在事物之间的相互区别上。一类事物内部怎么能存在本质

区别呢?这对于其他事物来讲可能不太重要,但对于企业群体来说,区分它

的类内本质确是相当重要的。

  企业是社会经济的基本单元,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组织形式,没有社会就

不可能有企业的存在,企业是社会经济的必然产物。但不同社会经济却存在

着很大差异,处在不同社会经济中的企业,必定带有这个社会经济的烙印。

企业的类内本质,主要指的就是不同社会制度下企业与企业的相互区别的规

定性。由于这种本质是社会经济所赋予每个企业的,所以也可以叫做企业的

社会本质。企业的社会本质不是企业与非企业的其他社会组织形式相互区别

的规定性,而是在不同的社会经济中起作用。例如,资本主义社会的企业,

就带有强烈的私有制烙印,使人们联想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诸方面。

  对于企业的类内本质我们分以下两点来加以叙述。

  (一)不同社会经济制度的企业具有不同的社会本质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本主义私有制决定了企业带有私有制的社会本质。

如企业的生产资料和全部财产归资本家所有;生产劳动者不是生产资料的主

人,而是为资本家所雇佣,出卖劳动力,受资本家的剥削;企业具有绝对的

独立性,企业经营的内容与发展方向完全由它的资本所有人决定;经营成果

好坏,盈利亏损,直接决定资本家的利益。企业的功能本质也被扭曲,创造

劳动财富的生产活动,被扭曲为追逐最大限度地资本利润,榨取更多的剩余

价值。

  而社会主义企业是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之上的社会组织形式,企

业要服从国家的统一计划指导,贯彻国家的方针政策,生产经营活动要以满

足整个社会劳动者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企业的全体成员既是社会

主义劳动者,又是管理企业的主人;按劳分配是确定劳动者报酬的基本原则。

由此可见,不同的社会经济中企业具有不同的社会本质。

  这里我们需要强调一点,以引起足够的注意。企业的社会本质与其类本

质并不是一回事,但二者之间存在着复杂的辩证关系。首先,企业的社会本

质是以企业的类本质为前提和基础的。不论什么企业,只有它具备了企业的

类本质,才能成为一个企业,才能在社会经济中与其他社会组织发生关系,

进而具备它所特有的社会本质。正象一个人一样,只有他或(她)具备了人

特有的类本质后才能谈的上人的社会本质。说句很普通的话,一个人只有他

或她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人以后才能说是属于哪个阶级或社会的人。在过去很

长一段时间里,我们抹杀了企业的类本质,而一味追求企业的社会本质,使

企业成为专政的工具,行政附属物,至使企业难以成为一个真正的企业。今

天,我们研究企业理论,主要是要恢复企业的本来面目,还其“女儿身”。

只有具有完全的类本质的企业,才能谈的上是真正的企业。正象一个人一样,

只有他或她完完全全具备了人的本质特征(能够制造工具、具有语言和理性),

他或她才是一个真正的人。那种没有劳动和思想能力的人(如痴呆),只是

名义上的人,根本谈不上他具备什么社会本质。所以区分企业的类本质与社

会本质是相当重要的。理论界中那种连有些企业没有具备企业本质特征,称

不上是真正的企业,就大谈企业社会本质的人,是不是应该清醒一些呢?其

次,我们也要辩证地看到企业的社会本质也是企业的类本质得以形成和保持

的重要条件。一个企业不在社会经济中生存、发展、竞争,便不能具备企业

的类本质。一个个企业只有在后天的经济环境中生存、发展才能成为一个现

实企业。一个人从呱呱坠地到具备有劳动能力和思想能力的本质特征,只有

在后天经过学习、锻炼,才得以具备。企业的创建伊始,只是具备了企业的

雏形,离开社会,企业就不会有生命力。一个完善的社会,会养育众多的企

业,使之不断壮大发展。所以,企业的类本质和社会本质是相互影响的。

  企业的类本质和社会本质,既有一致的一面,又有不一致的一面。在社

会经济发展中,它们有时会发生脱节,从而造成企业类本质在社会经济中的

分离和丧失。如在资本主义社会,私有制与社会化大生产存在尖锐的矛盾,

企业在私有制条件下,会使其功能本质发生扭曲,由创造劳动财富和实现社

会财富变成追求利润最大化、榨取更大的剩余价值,从而造成社会财富的极

大浪费。所以,一些资本主义国家为了缓和这些矛盾,也开始注意矫正这一

现象。还比如,在我国旧的管理体制条件下,全社会变成了一个大工厂,企

业只是工厂的一个大小车间,一个行政附属物,企业的功能本质和结构本质

出现不一致,这就严重制约了经济的发展。按道理企业的社会本质应该在企

业的类本质的前提下形成。也就是说,一个企业首先必须属于企业类,才能

与其他社会组织建立社会联系,并因而具备社会本质。但是由于社会历史的

原因,有些企业未成为未来意义上的企业,它却进行劳动财富的生产了。如

我国新政权建立以后,建立的一些企业,一开始就具备了企业的社会本质,

但却使企业的类本质相分离。功能本质一部分成了国家的,结构本质虽然存

在但缺乏生命力。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旧的体制矛盾和弊端的暴露,恢复

企业类本质的呼声被提上议事日程。我国的“企业”正处在由工厂向真正企

业的过渡阶段。这种企业的类本质与社会本质的不一致性,作为一种历史产

物必将随历史发展而消失,重新使二者相吻合。

《企业生命论》连载十二

《企业生命论》连载十二

《企业生命论》连载十二

《企业生命论》连载十二

《企业生命论》连载十二

《企业生命论》连载十二

《企业生命论》连载十二

《企业生命论》连载十二

《企业生命论》连载十二

《企业生命论》连载十二

《企业生命论》连载十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