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铁图书和袁腾飞的版税之争
洪波维奇
标题也可能“袁腾飞与磨铁图书的版税之争”会更贴切。
今天跟几位出版界朋友作为独立观察员参加了磨铁图书举办的“袁腾飞诉磨铁违约事件新闻发布会——磨铁到底钱不钱袁腾飞的钱?”说“独立观察员”,就是站在中立、公正、客观的角度分析、评论问题。
看了并听了沈浩波现场有些激动、冗长的叙述,有这样的感觉:这哥们被袁腾飞折腾够呛,有点祥林嫂了。
记得第一次看到新京报关于此事的报道,就非常感兴趣,当时如果不是二半夜的,肯定会给沈浩波打电话,要合同来仔细研究一下孰是孰非。我有预感,沈浩波这回是被袁腾飞这厮纠缠上了,一时半会也脱不了干系。
仔细翻阅合同部分条款(只得到了一部分合同条款)以及沈浩波他们准备的很详实的材料,很诧异:磨铁完全履行了合同义务啊,怎么还会被袁腾飞起诉?袁腾飞诉讼的焦点问题就是怀疑磨铁的印数、销售数,进而提出了176万元的赔偿。袁腾飞的依据何在,从提供的材料里看不出来。但是纵观事情经过,可以说,磨铁与作者的关系没有处理好,沈浩波也承认,自身还是有问题的。起码也是沟通不够。图书出版合同中没有详细约定销售报告的提交时间,什么是销售,什么是回款,以及核查或者查账条款。如果你怀疑磨铁印数或者销售数量有问题,就可以自己或者委托他人来核查。其次是袁腾飞现在火了,“爷”没时间陪你玩这个。核查后没问题,就要承担费用支出。袁腾飞也不了解行业概念、行业术语和惯例:什么是销售数、回款数、实际印数、实际销量。
实际上,这个案子很简单,尽管一个是书界大佬,一个是央视“百家讲台”讲师,只要沟通好,协调好、解释清楚行业规则和实际情况,最终还是袁腾飞撤诉算了,因为磨铁的过失不至于上升到追究法律责任层面,袁腾飞的诉求是版税,而磨铁支付的版税已经远远超过袁腾飞的诉求,只是袁腾飞不了解出版行业,认死理,没必要。社会要和谐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