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3年,四川省出版期刊336种,年总发行量5860万册,年发行总码洋28900万元,年广告总收入5580万元,年利税1510万元。与上年相比:种数减少9种,减少2.6
%;年总发行量减少658万册,减少10.1
%;年发行总码洋增长300万元,增长1.1%;年广告总收入增长1969万元,增长54.5%;年利税增长354万元,增长30.6%。
2003年,四川省新创办5种期刊:《新食品》、《实用医院临床杂志》、《山地科学学报》(英文版)、《中国电子科技》(英文版)、《四川生殖卫生学院学报》。更名期刊9种:《国土经济》更名为《资源与人居环境》,《城市改革与发展》更名为《时代教育》,《自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更名为《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科版),《成都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更名为《西华大学学报》(哲社版),《四川师范学院学报》(社科版)更名为《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西南民族学院学报》(自科版)更名为《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科版),《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社版)更名为《西南民族大学学报》(哲社版),《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更名为《绵阳师范学院学报》,《绵阳经济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更名为《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社版)。
2003年四川期刊出版主要开展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治理党政部门期刊,优化期刊结构。四川省期刊出版界按照中央的要求和省里的统一部署,认真开展治理工作。通过调查摸底、制定方案、落实中央批复和省委省府治理意见等几个阶段,如期完成了期刊治理任务。在这次期刊治理中,将31种期刊列入治理范围。停办了14种党政部门期刊:《党风党纪月刊》、《党建之声》、《四川宣传》、《市场与发展》、《四川会计》、《金税》、《西部雅安》、《警苑》、《四川财政》、《消防纵横》、《巴蜀质量跟踪》、《海峡两岸》、《学校思想教育文稿》、《四川统一战线》;6种期刊实行划转:《四川人事》、《四川劳动保障》划转四川出版集团,《廉正了望》划转四川日报报业集团,《先锋》、《时代教育》、《青年作家》划转成都日报报业集团;其他11种期刊予以保留,但规范管理。通过治理,四川期刊结构得到优化,党政部门期刊不复存在,行政权力退出了期刊发行领域,为基层和农民减轻负担4000余万元。
在治理党政部门期刊的同时,将全省报刊型内部资料纳入治理范围,全省72种报型内部资料转为刊型内部资料,并要求全省刊型内部资料不准在社会上征订发行、不准刊登广告、不准收取任何费用、不准开展经营活动。在治理党政部门报刊的同时,将报刊型内部资料纳入治理范围在全国尚属首家。
二、实施品牌期刊战略,推进全省期刊业的发展。一是借新闻出版总署2月26日至28日在四川召开“全国期刊出版精品战略研讨会”之机,推荐四川20多家期刊负责人与全国21家知名期刊负责人就如何树立期刊品牌进行研讨,通过交流,我省期刊界的品牌意识、质量意识、经营意识有了进一步增强。二是重奖在第二届国家期刊奖评选中获奖的10种期刊,奖励《电子科技大学学报》、《天然气工业》、《计算机应用》3种获提名奖的期刊各4万元,奖励《龙门阵》、《科幻世界》、《星星》、《华西医科大学学报》、《华西口腔医学杂志》、《计算机应用研究》、《电子元件与材料》7种获百种重点期刊奖的期刊各2万元。通过重奖获奖期刊,全省期刊界的创优意识、品牌意识进一步提高。三是大力扶持品牌期刊,如鼓励《都市丽人》出版增刊开拓市场,支持《科幻世界》与出版社合作出版科幻图书,并将《商》杂志划入该杂志社用于品牌推广。
三、落实新办期刊试办制度,加强对新办期刊的管理。一是将2001年以来新办及更名的二十多种期刊进行重点审读,并将审读情况及时通报各期刊社,指导各期刊社的出版;二是按照总署《关于对新办期刊实行试办期制度的通知》要求,对试办期已满的新办及更名期刊进行检查验收,以保证这些期刊的正常出版;三是于2003年1月21日召开新办期刊工作会,向新办期刊的负责人通报期刊出版情况,交流提高期刊质量、开展多种经营、做好内部管理、培养锻炼队伍等方面的经验。
四、加强对期刊的监管、维护期刊的正常出版秩序。按照新闻出版总署的安排,2003年3月3日至14日,对全省期刊进行了2002年年度核验,核验结果及时上报了总署并在《四川日报》向社会公告。继续做好期刊审读工作,通过刊社自审、处室工作人员一般审读和报刊审读组的重点审读,及时掌握期刊出版情况,并编印《四川报刊审读与管理》,将审读情况和政策规定及时传达给各期刊社,以指导期刊的出版。加大对违规期刊的查处力度,针对《技术开发与贸易机会》5月号偏离宗旨、《国土经济》增刊封面未刊印“增刊”字样、《财富时代》地图出现技术性差错的情况,按照有关规定责令其改正并全省通报批评,维护了全省期刊的正常出版秩序。
|
个人信箱:xdm19@sina.com
《传媒产业观察》 http://b256971.xici.net |
|
《报刊出版管理体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