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硬对对碰》主题审议——中段教研

分类: 中段教研组活动 |
研讨主题:《软硬对对碰》
参会人员: 黄晓清、饶丽丽、王萍、曾梦倩、潘溯源、林美婷、毛琦琦、董素灵、林冬香、王倩倩 |
|||
研目标:(潘溯源) |
原目标: 1.运用多种感官感知或判断生活常见物体的软和硬,探索同一物体在不同条件下软硬性质的转变。 2.初步理解并感知人的行为、态度以及线条或色彩等也会给人带来“软”和“硬”的不同感受,体验柔和的说话、相互关爱带来的“柔软”的温情。 3.喜欢参与有趣的“软”“硬”探索活动,愿意用语言、身体动作、创意作品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并体验与同伴互动探索的乐趣。 |
调整后: 目标1未改动。 2.探索软硬用语言、肢体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与同伴探索软硬的乐趣。 3.体验给人带来的软硬不同感受,相互关爱带来的柔软的温情。 4.借助意象美术教学方式,进行各种主题相关的创作活动,有参与动手和表现的愿望。(结合园本特色课程) |
|
研儿童:(林美婷) |
幼儿已有经验: 孩子在生活中所接触到的各种物品。它们有软也有硬,食物、身体、生活用品、动物等。“柔软的面团”、“坚硬的核桃”,“身体软软的部位”“硬硬的牙齿”“软软的舌头”,这些都是来自孩子们对软硬探索的前期零散经验。 缺乏经验: 1. 对生活中有软和硬的不同物体的不了解。 2.对于软硬之间的性质相互转化不熟悉,以及软硬之间的关联。 兴趣点:观察生活中常见的软硬物体,在不同的条件下也会发生软硬变化,激发孩子主动探究的欲望。 发展空间: 感知:了解生活中的软和硬 体验:讲述熟悉的软硬物品,深入了解以及软硬物品的特征和不同作用。 表达:借助各种有趣的软硬活动积极与同伴交流互动,鼓励幼儿用多种方式对软硬物体的感受感知。 |
||
盘资源:(王萍)
|
1.班级资源:黏土、中一浮雕材料、 2.社会资源:大安陶艺馆、公园 |
||
区域游戏:(王倩倩) |
1.根据实物的软硬Abb排序; 2.软硬翻翻棋 |
||
日常活动:(素灵)
|
1.以阅读小组的形式体验陶泥等; 2.户外游戏的软硬球游戏; 3.间谈话进行软硬主题的谈话; 4.晨间播报分享软硬实验等; |
||
主题墙:(饶丽丽)
|
调查表的修改:如xx在xx地方找到的,这样更有针对性,更适合该年段孩子操作。 核桃的n种方式可采取,如:柿子、猕猴桃等水果的成熟过程。 溯源: 主题墙的呈现可以有生活中的各种软硬,再进行分类。 |
||
叶园: 中班软硬触摸墙,是否需要。软硬给人的心情感受等。孩子的已有经验应该在审议前完成,这样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孩子。 前期的已知经验可以用多元的方式进行,如:纸质调查表;师幼对话;幼幼对话;亲子对话等等。 黄晓清: 需要购买的材料罗列并分享链接;调查表的设计童趣化一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