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发-棉花-)期货周报20230911
(2023-09-11 09:06:55)
(转发-棉花-)期货周报 20230911
增强13301066923
棉花:ICE棉价上周大幅回落,欧洲、中国疲软的经济数据令市场对全球需求前景担忧,再加上美元走强影响,主力12月合约自90美分一线跌至86美分,期间最低逼近85美分。截至9月3日当周美棉优良率继续下滑至31%的历史同期低位,尽管天气预报显示,未来1-2周主产区得州高温将逐渐消退、降雨将增加,但此前持续的高温干旱已对作物造成了破坏,23/24年度美棉弃收率或仍有一定的上调空间。印度季风期累计降水偏少也威胁着该国棉花单产及产量,关注即将公布的USDA9月供需报告是否会下调美国及全球棉花估产。目前东南亚纺织市场需求仍不足,巴西棉的丰产上市也将对美棉的出口需求形成挤压。受制于需求,外盘走势多有震荡反复,但考虑到主产国尤其是美国产量形势,外盘底部及交易重心理应较上半年有所上移,下方支撑位83-85美分。
上周郑棉减仓大跌,主力1月合约跌至17000一线。一方面来自于外盘的下跌拖累;另一方面国家政策面加码稳价令市场情绪降温。据中国棉花协会从有关部门获悉,近日75万吨的进口滑准税配额已下达给棉纺企业,且新棉收购期间将根据形势继续销售中央储备棉,以进一步稳定国内棉花市场,保障新棉收购有序进行。目前进口处于有利润的状态,且今年增发的滑准税进口配额不受贸易方式限制,下游企业使用配额的积极性预计将较高,后续进口棉流入国内市场量预计将快速增加。此外,从9月4日起,国储棉每日挂牌竞拍量从此前的1.2万吨提高到2万吨,这意味着每月投放量将增至40万吨,政府抑制棉价高位上涨的意愿明显,这导致9月4日当日郑棉出现2%的跌幅,而中棉协的消息指出“新棉收购期间将根据形势继续销售中央储备棉”,这暗示10月份乃至11月份新花收购上市期国储棉竞拍可能持续,若果真如此,则10月、11月国储投放量分别为38万吨、44万吨。再加上届时新棉开始集中供应上市,国内市场供应形势将较为宽松。同时,这也将令新棉收购期抢收的预期有所降温,有利于抑制价格的上涨。
此前我们的报告中也多次提到,“只要目前的棉价高位持续,国储投放预计也将延续,不排除到10月底甚至11月底的可能”,此次政策面的相关消息也是一种印证,政策调控稳价的意愿明显。对于新棉收购,今年轧花厂普遍对籽棉收购心理谨慎,对价格高位收购的风险担忧较重,银行监管预计也会较严格,且下游接受度可能也不高,这些将抑制抢收的热度,但新疆轧花厂产能严重过剩,实际收购行为能否一直保持理性还不能确定,小抢的预期也还是存在的,新棉收购上市前,郑棉下方空间预计仍将受限,整体料以高位震荡为主,下方支撑位16500-17000;新棉收获上市后棉价下滑的风险料较大。
上周郑棉减仓大跌,主力1月合约跌至17000一线。一方面来自于外盘的下跌拖累;另一方面国家政策面加码稳价令市场情绪降温。据中国棉花协会从有关部门获悉,近日75万吨的进口滑准税配额已下达给棉纺企业,且新棉收购期间将根据形势继续销售中央储备棉,以进一步稳定国内棉花市场,保障新棉收购有序进行。目前进口处于有利润的状态,且今年增发的滑准税进口配额不受贸易方式限制,下游企业使用配额的积极性预计将较高,后续进口棉流入国内市场量预计将快速增加。此外,从9月4日起,国储棉每日挂牌竞拍量从此前的1.2万吨提高到2万吨,这意味着每月投放量将增至40万吨,政府抑制棉价高位上涨的意愿明显,这导致9月4日当日郑棉出现2%的跌幅,而中棉协的消息指出“新棉收购期间将根据形势继续销售中央储备棉”,这暗示10月份乃至11月份新花收购上市期国储棉竞拍可能持续,若果真如此,则10月、11月国储投放量分别为38万吨、44万吨。再加上届时新棉开始集中供应上市,国内市场供应形势将较为宽松。同时,这也将令新棉收购期抢收的预期有所降温,有利于抑制价格的上涨。
此前我们的报告中也多次提到,“只要目前的棉价高位持续,国储投放预计也将延续,不排除到10月底甚至11月底的可能”,此次政策面的相关消息也是一种印证,政策调控稳价的意愿明显。对于新棉收购,今年轧花厂普遍对籽棉收购心理谨慎,对价格高位收购的风险担忧较重,银行监管预计也会较严格,且下游接受度可能也不高,这些将抑制抢收的热度,但新疆轧花厂产能严重过剩,实际收购行为能否一直保持理性还不能确定,小抢的预期也还是存在的,新棉收购上市前,郑棉下方空间预计仍将受限,整体料以高位震荡为主,下方支撑位16500-17000;新棉收获上市后棉价下滑的风险料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