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需要小心预防“红眼病”

标签:
红眼病结膜炎角膜炎眼睛眼保健健康视力 |
分类: 爱眼护眼 |
夏季由于气温较高,病原微生物繁殖得快,许多人都容易患上“红眼病”。“红眼病”是俗称,该疾病的医学名称是“急性出血性角结膜炎”,中医称之为“火眼”。几乎每年夏季都可能引起“红眼病”的大范围流行,人们对日常生活若不加以注意极易患上此病。
“红眼病”具有发病急骤、传染性强、传播迅速的特点,主要是接触传染,通过手、毛巾、水等传播方式,在公共场所、家庭、同事之间进行传播,通常潜伏期为24小时左右。
发病时,早期病人会感到双眼发烫、有烧灼感、畏光、眼红、眼睛刺痛,像进入沙子般地疼痛难忍,紧接着眼皮红肿、眼分泌物多、怕光、流泪,早晨起床后,眼皮常被分泌物粘住,不易睁开。
有的病人结膜上出现小出血点或出血斑,分泌物呈粘液状、脓性,有时在眼睑表面形成一层灰白色假膜,角膜边缘可有灰白色浸润点,严重的可有头痛、发热、疲劳、耳前淋巴结肿大等全身症状。
预防红眼病,健康人应注意用眼卫生,适当服用清热解毒的中药,饮食应以清淡之品为宜,对于酒类以不饮为宜。要控制传染源,隔离病人,并积极治疗,对病人所用的脸盆、毛巾、手帕等必须与他人分开,经常煮沸消毒。应切断传播途径,对公共场所如浴室、游泳池、理发店、餐馆要加强管理。不要使用公用毛巾和脸盆。治疗方面,主要是针对病原体病毒进行治疗,可以选择抗病毒眼药水点眼,必要时需要同事应用抗生素滴眼液以预防合并的细菌感染。严重者可能需要同时进行全身抗病毒治疗。
患上红眼病者,应开放患眼,忌遮盖热敷,因为遮盖患眼后,眼部分泌物不能排出,同时增加眼局部的温度和湿度,利于细菌或病毒繁殖,从而使病情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