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人的含蓄是给逼出来的

(2009-12-09 14:59:02)
标签:

中国人

向文波

一江春水

权钱

话语权

杂谈

文化

含蓄

校园

教育

分类: 天下杂谈

    在《名人堂》节目中,向文波说:“中国人不要过于含蓄,要有胆量把观点贡献出来。要变得让自己开放,让这个社会更有挑战,更有竞争,我们这个社会更有发展。而要把自己说的很含蓄包起来,我觉得这个不利于国家的发展。”

 

    首先我想说,中国人并不是真的含蓄。有些东西似乎演变为民族的传统之后,就变了原来的味道,烙印无法剔除,难免要一概而论,所以含蓄始终带有群体色彩和民族色彩。其实大家心里都知道,中国人含蓄还是狂野,这一定程度上要取决于周边人的需求。在这个唯关系、唯人脉、唯权钱至上的社会里,时而恭维,时而鄙夷,见风使舵才是关键,至于含蓄不含蓄,这完全是次要的。

 

    这个话题让我想起了王小波《沉默的大多数》,在那个几乎被剥夺话语权的年代,沉默的大多数极为普遍,我们也可以将这些理解为含蓄。他们的含蓄是因为他们的顾及,因为害怕,含蓄是出于安全的保护。“龟缩哲学”也能够安身立命,不说话显然要比说话要好得多。我们不能怪罪身处这样一个特定的、可悲的年代的人,是历史决定了这一切,只有如此经历,才会明白话语权的可贵。

 

    开放的年代,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所有的人都可以将自己的观点表现出来,通过网络,或者通过其它,这似乎让人很是舒坦,没有了隔阂,消除了鸿沟。但是问题却依然存在,让社会更有挑战,更有竞争,更有发展,并不是任何人都能这么想。出于权力的保护,出于个别的得失,出于所谓的和谐,一方在贡献观点,一方在压制观点,两相抵消后,我们发现,很大程度上,我们都说了些废话。

 

    任何有价值的观点都应该得到推崇与鼓励,而不能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说了等于没说,那张狂和含蓄又有何区别。我们必须明白的是,将说的话含蓄地包起来的,不是说话的人,而是听话的人。

加关注

 
您愿意成为沉默的大多数吗?最多可选1项
发起时间:2009-12-10 19:00    截止时间:2011-02-10 19:00    投票人数:0人
  • 0(0%)
  • 0(0%)
投票已截止
最后投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