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四海一闲人
四海一闲人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925
  • 关注人气:125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原创)酒瘾真经【四】品酒篇

(2009-12-27 12:11:08)
标签:

酒瘾

真经

名士

粮食酒

阮籍

吉林

杂谈

分类: 散文随笔

(原创)酒瘾真经【四】品酒篇

中国的登徒子们有一句流行语:妻不如妾,妾不如偷,偷不如偷不着

这句话如果让酒鬼们演绎一下,自然得到这样的答案:灌不如饮,饮不如品,品不如闻!

混迹酒湖二十载,我觉得酒瘾真经第九重境界是“品酒”,“品酒”的秘诀全在一个“闻”字上!

《红楼梦》中妙玉讥刺宝玉喝茶时说过一句话:“一杯为品,两杯为饮,三杯为灌牛!”。尽管这句话带有很粘糊的“戏谑”成分,但细思之却不无道理。茶酒同道,“灌”,有伤大雅。青年人血气方刚,喜欢拼酒。无论大杯海碗,照“灌”不误!有点像猪八戒同志吃五观庄的人参果,吞到肚子里去了,还不知道是什么味道!

凉酒伤胃、热酒伤肠。无论冷热,“灌”酒对人总是有害的。阮籍同志喜欢“灌酒”,他用的酒具是“斗”,他母亲去世时,按照当时的习俗是不允许喝酒吃肉的,但他是“名人”,完全可以不理会这些乱七八糟的规矩。于是,他“一饮(灌)三斗,直言穷矣,吐血废顿良久”。我私下以为,阮大才子是在借酒纵性,当时根本没有品出酒味!对阮籍来说,酒是他“玩政治”的道具,借酒装糊涂、借酒避祸;对酒而言,阮籍实在算不上一个酒知音、酒君子!鸟,曾经惩罚过精通鸟语的公冶长;酒,也狠狠惩罚了不言人过、拼命灌酒的阮籍!阮籍即便醉得稀里糊涂(我疑心是在作秀),还是被司马家族的人逼着完成了《劝进文》!正是这一篇文采斐然的狗屁文章,从精神、人格上彻底摧毁了阮大才子!

灌酒,阴差阳错竟成为“才子”们“搏彩头、争名头”的手段之一。魏晋时期,“灌酒”也讲究知识、学历、爱好等,某日嵇康、阮籍、山涛、刘伶诸位在竹林里“酣酒”,王戎想加入“七贤”灌酒行列,就遭到了阮大才子的白眼,冷冷的说:“俗物复来败人意!”。看来,在酒面前,并非人人平等。王孝伯据此得出一个可笑的“成名”经验:“名士不必须奇才,但使常得无事,痛饮酒,熟读《离骚》,便可称名士!”。这一“名士速成法”,对当时的名士而言,无疑是一种黑色幽默!------在黑暗政治的笼罩下,疯狂灌酒或许是一种洒脱、叛逆的风度,但这种风度却不一定能催生出千古美文!诗仙李白,对阮籍也是崇拜有加。后人赞美他“斗酒诗百篇”,我以为不可信。一个醉得连自己姓什么都不清楚的酒鬼,怎么能写出绝妙好辞?我年轻时,也曾向这些灌酒名士学习过。狂灌一通,勉力稳住身子,提起笔在宣纸上涂抹一通。第二天酒醒后再欣赏“作品”,我自己都不认识:满纸云烟,不知所云!自己看着都生气,更不用说送人了!某一次上司要我为他打造一篇“官文”,第二天上交。按例是先请客,我那晚喝得大醉。上司竟然不担心。他肯定是中了“斗酒诗百篇”的毒!深夜酒醒后,身体老实(疲惫)了,灵感却不安分!于是披衣起身,下笔千言。第二天交给上司后,他叹为观止!屁颠屁颠的逢人便夸:“某某同志,喝醉了酒写的文章,比别人清醒时写得还妙啊!”-------呜呼!冤哉!

要真正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酒君子,必须练好品酒的功夫。如同学书法临帖一样。品酒需要有扎实的基本功。你把欧、柳、颜、赵、王、褚、苏、黄等人的字帖摆在面前,随意挑选一个“斜点”,也能分辩出作者。达到这种观“画(点画)”知书的境界,才是真正的书道高手;真正的酒国高手,也必须达到“闻味知酒”的境界!

品酒的经验靠平时积累。步入饭店,先不要急于张罗饭菜。先闭目静心,闻闻对面酒桌上飘过来的酒香,在心里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A、这是什么酒?是粮食酒还是酒精勾兑的?

B、 酒精含量大约是多少?

C、 这酒是新酒还是陈酒?如果是陈酒,“酒龄”大约有几年?

D、如果感觉似曾相识,那么这酒是什么品牌?

……

深思熟虑后,睁开眼看看对面桌上的酒,给自己“量化”一下。平时如果有酒友醉醺醺的来到你身边,不要浪费了那点“酒气”(女同志除外,大多女士都讨厌这种气味)。仍然用上述试题考一下自己,等酒友清醒后再去对照答案,对自己的品酒功夫进行“量化”。如果你达到《宰相刘罗锅》中“六王爷”的境界(一品便知酒),恭喜你,你已经练就了“酒瘾真经”第九重功夫!你已经成为一个真正的品酒高手了!

我在吉林山林里游玩时,山村的老人们曾经向我介绍过人参的妙处:挖参的“菜鸟”们往往心急,不小心碰破人参表皮,人参的汁液便渗出。隔四五米远便能闻到。这样的人参在价格上要大打折扣!人们常说“酒香不怕巷子深”。世上真有这种“透瓶香”的酒吗?有,绝对有。某日我去政协找同学玩。刚踏上三楼便闻到一股酒香,这种酒香有些霸道,是纯正的粮食酒,并且至少有“五年”的酒龄了!这味道像我早年在吉林山林里闻到的人参的香味,我无法判断酒的品牌。我未入门时便高呼:“给我留下美酒!”

我的同学满脸惊惶的骂道:“你真是狗鼻子!我这瓶茅台在床底下藏了四五年了,瓶子密封不好,我想换个瓶子,不小心被你这家伙闻到了!今天真是不吉利,刚想清点银子时便遇到了强盗!”。我品了六盅茅台,余香满腹。同学警告我:“只准喝六盅,一瓶四百多元,你现在已经喝了八十多元的酒了!”。

《霍元甲》中有一句台词:喝茶是一种心情,茶自己是没有贵贱之分的,只是喝茶的人心情不同罢了!品酒也如此,“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我等贱民,寻常“浑酒”、“粗菜”,也贻然自得;那些整天在名利场研究《厚黑学》的家伙们,即使面对美酒佳肴,也索然无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