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岁月有痕

(2022-06-07 13:50:23)

很晚的晚上,站在临街的窗前,窗外,簇簇的楼群隐约在蓝灰色的夜里,夜的静谧替代了昼的喧嚣;夜色里的路、路边的树和店面清晰而安静;路灯发出的黄色线条,温暖地罩着站牌边等候出租车的几个晚归的行人;偶尔有汽车驶过,尾灯的红光由明到暗,最终不见;白色的行车线依着黑色的路面,一直通向下一个路口,默默地提示着这流年似水。

 

想起许多年以前,冬季的天气,也是这个车站,怀孕的妻子下班,挺着肚子,笨拙地从公交车里“扭”下来。那是下午近晚时分,冷风渐起,路人脚步匆匆,西沉的阳光罩着素颜的妻子,染黄了整个街面。多少年后,这画面仍留在记忆中,想起来只有温暖,仍会感动。 岁月里有许多这样的时刻,这样的画面,它让生命有了温度,让你可以在寒冷的时候,依然能够温暖前行。也或许,这就是最平凡的幸福的含义。

 

八里台是一座桥。向西,是复康路,往前是手表厂,南开大学南门;向东,是吴家窑大街,经过德才里,前面是儿童医院,对面的路边有家外文书店;向南,是卫津南路,天塔就立在路边的湖中;向北,是卫津路,经过南开大学和天津大学的东门,再向北,是师大的北院。

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这个城市还很朴素。每到傍晚,路灯亮起,大街上尽是滚滚的下班自行车的洪流。八里台立交桥下,有烤羊肉串的摊子支起在路边,油烟伴着羊肉孜然的香味,弥漫在整个桥下。我和现在的妻子当时就坐在路边支起的小桌旁,撸着烤串,吃着砂锅,聊着青春恋爱的天,憧憬着看着还遥远的未来。

那时,妻子还没有毕业,每天的傍晚,我下班,她放学,我们便一起逛在八里台周边的大街小巷里:河沿路的书摊市场,自然博物馆的结结迪厅,新兴路上的新兴影院……每天晚上都会来这里,吃过这样的夜宵,送她回师大的北院。近十点的夜晚,街上的行人已经不多,我的手里牵着那时喂养得最胖的她,幸福地走在卫津路金黄明亮的路灯里。

这该是二十多年前的事了。如今八里台的桥,早已是整洁干净,没有了穿梭的自行车流,不见了那时的烟火,也闻不到孜然的香味, 它只是一座安静的钢筋水泥的桥了。而记忆中,黄色的路灯里,这座陪伴了我青春恋爱时光的桥,还是那样温暖可亲。

 

天津中心妇产医院最前身是西开天主教堂教会育婴院。2005年时还在和平区营口道上。那时的医院不是很大,楼不高,只有四层。这是一个安静的院落,平时路过也不会有过多的注意。

妻子计算着怀孕的天数,觉得就该在那几天了,便收拾起一些衣物和洗漱的用具,打车来到这里办了住院手续。那是个二楼的单间,房间不大,一张床,可以有一个陪护。

十个月的怀胎,让即将的母亲都勇敢而坚强。做了各种检查,签了好多文件,便义无反顾地进了手术室。剖腹产手术快而顺利。从手术室推出来,妻子才刚刚从麻药中苏醒,虽无力却努力地睁着眼睛,看着身旁那个刚才还在肚子里乱踢的,眼前是小小的,满脸皱纹,闭着眼,还要努力找奶吃的小家伙。他是那么小,就依在妻子的身边,裹在姥姥早已做好从家里带来的红色的小被子里面。据说婴儿出生最初几天眼睛是看不见的,但“哇哇”的哭声中,他却总能找到母亲的方向,总能安静而满意地睡在妈妈的怀里。这是天性,母子连心,是剪了脐带也无法断开的。记得五天就出院了。给大夫护士发了喜糖,千恩万谢地办了出院手续,回到家里。从此家由两口变成了三口。

16年过去了,儿子一天天长大。中心妇产医院搬到了别的地方,也再没有去过。

 

儿子小的时候,总会发烧感冒,只要是一点点的不适,妻子便会感觉得到。在一夜夜的通宵陪伴中,手和温度计一次次测量着身子的温度;热水浸湿的手巾,凉了再热一遍遍放在儿子的额头。妻子也便成了医生,吃药或是物理疗法,运用熟练,专业又坚定,每个动作和表情都在告诉儿子和丈夫:没问题,都在我掌握中!所有做了母亲的妻子大概都是这样吧。

 

儿子还不会说话时,一次出差回来,一进家门,儿子便拉着我,磕磕绊绊地走到厨房,咿呀着指着冰箱上的记事磁贴,是想告诉我,那个东西是妈妈新放上去的。这是记忆中,依然清晰的画面。

儿子刚上幼儿园时,非常抗拒,拿着凳子与老师“对峙”了一周才终于“屈服”睡午觉。也因此成了幼儿园里最知名的小孩。后来上小学了。还记得第一天接儿子放学的画面。很早就到了学校门前,等着那一声铃响。一群群父母守在校门口,一队队孩子,背着大书包,排队出来。儿子看到我便飞奔过来,扑进怀里。焦虑的一天,终于松了一口气。这是儿子最后一次让我抱起,从此便成了正式的学生,再也不让抱了。如今,儿子已经是高出我一头的高中生了。每次出门,都会细心地照顾我和妻子。

 

想一想,生命真是个奇迹,从刚怀孕时的惴惴不安,到后来小心翼翼地照护和喂养,一天天的长大,从家里到学校,从说教到商量,到如今你只能仰视。就是这个新的生命,让妻子从一个爱撒娇,一个鸡腿就能哄好的的姑娘变成了说教起来头头是道且又坚强的母亲;也让你从一个不知所措的年轻人变成了被嫌啰嗦,还要时时挂念的父亲。

 

真该感谢生命是如此的安排:让你和她孕育出新的生命,又随着他重新感悟生命成长的每一分一秒,体会它带给你的另一种惊奇和美好。这是生命的丰满和富足!

 

这是“成家”的过程,这里有生命中最温暖的画面,有一路走过来的原因和勇气。

 

母亲已经80多岁了,老年痴呆已让她不认识任何人了,空洞的眼睛里已经没有了过去岁月的任何痕迹。没有了记忆,也便没有了悲欢,这个世界从此无动于衷了。这是生命的幸还是不幸呢?

 

岁月终究会老在时间里。记住那些曾经的美好,让自己再次感动,是生命之幸。

 

 

 

202192 日 天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