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各不相同,“黎民”原非“百姓”(同前)
(2020-03-20 04:41:09)
标签:
姓与氏黎民百姓 |
分类: 教育励志 |
75.“姓”“氏”各不相同
现在“姓”与“氏”已经连用。如“按姓氏笔划排序”等。但是
在上古时期“姓”与“氏”的含义并不相同。
姓,起源于原始社会母系氏族,代表有共同血缘关系的种族。氏,则产生于父系氏族以后,是姓的分支。特别是周朝大封诸侯国,各姬姓诸侯就以国名为氏。而异姓大夫又以封地名为氏。逐渐地,氏的数量远超姓的数量,但是只有王公贵族有氏。
秦、汉以后,随着周宗法制度的结束,姓、氏才逐渐合一。
76.“黎民”原非“百姓”
现在“黎民”和“百姓”都是老百姓的同义语。但在古代这两个
词语的含义并不相同。
远古时期,黄帝和炎帝联盟打败了蚩尤率领的九黎族,将其俘虏作为奴隶,称为“黎民”。炎黄等部落包括了诸多种姓,统称“百姓”。这时“百姓”是主人,“黎民”是奴隶。
西周时期,“百姓”成为贵族的通称,而“黎民”包括了自由民、农奴和奴隶。
春秋末期,一些百姓也降到了黎民的行列中。秦统一六国以后,把百姓正式改称“黔首”,地位与黎民逐渐相同。后来“黎民”和“百姓”逐渐没有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