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音乐课程性质与学科核心素养(高中新课程提要之一一八)
(2018-11-22 04:05:26)
标签:
高中音乐性质素养 |
课程性质
具有素质教育鲜明的大众性和普及性特点,是面向全体学生的一
门必修课。与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程的人文性、审美性和实践性一脉相承,同时体现普通高中课程方案提出的时代性、基础性、选择性和关联性,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的音乐学科核心素养,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服务。
学科核心素养
1
使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基础上,力求对音乐艺术的听觉特性、表现形式、表现要素、表现手段及独特美感具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和把握,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艺术表演实践,使学生掌握音乐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育在联觉机制作用下对音乐音响的综合体验、感知和评鉴能力,提高艺术素养和人文素养,吸纳和传承优秀文化,陶冶情操,涵养美感,和谐身心,健全人格,引导学生对崇高人文精神的追求,增强对真善美的讴歌和塑造能力。
2
激发学生参与音乐表演和创作实践的兴趣,提高艺术表现水平。学生在其中接受熏陶、把握规律、感受乐趣,并在特定的艺术表现情境中丰富情感、充实心灵、激发想象力、发挥创造力、培养自信心、获得成就感。通过艺术表演实践和创造活动,提升学生审美感和文化理解能力,同时促进学生在集体活动中的人际交往,增进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强化社会责任感。
3
通过音乐课程教学,使学生认识中国民族音乐文化的博大精深及丰富的精神文化内涵,坚定文化自信;让学生了解其他国家的音乐文化,以平等的文化价值观理解世界音乐的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