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南粮北运”到“北粮南运”,南、北含义各不同(地学名词正误之四十二)

(2017-12-20 06:47:11)
标签:

南粮北运

北粮南运

分类: 地理地震

“南粮北运”在我国延续了很长时期。从唐代到清代,政治中心基本在北方的黄河流域和海河流域,有余粮的地区主要是长江中下游地区和两广地区,每年要依靠漕运从南方向北方运送大量粮食。1949年定都北京,东北地区和京津地区成为重要的工业基地,当地的粮食仍然不能保证需要,“南粮北运”依然继续。这里的“南”主要是长江中下游、东南沿海、两广等地区,“北”则包括华北和东北地区。

20世纪80年代起,南方工业化、城镇化的速度很快,导致耕地减少的速度也很快,粮食保障已经靠不住。曾经肥沃的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从传统的粮食主产区,变成了现代的工业基地。2008年,北方粮食生产已全面超越南方,面积和产量分别占全国的54.79%53.44%,南方粮食面积与产量占全国的份额则减至45.21%45.66%

1990—2010年,中国粮食的供求新格局已大体形成:供给有余的主要是东北地区和冀鲁豫地区,供给不足的主要有东南地区(福建、广东、海南、江苏、上海、浙江)、京津地区、西南地区(广西、贵州、四川、云南、重庆)和青藏地区。因此东北地区、冀鲁豫地区在全国粮食安全保障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东南地区、京津地区则相反,供求失衡日益严重,自给能力不断下降。这种分化最终导致了南粮北运北粮南运的转变,并且在进一步增强。这里的“北”和“南”有两种含义:对于京津地区,“北”指东北地区;对于东南地区和西南地区,“北”指东北地区和冀鲁豫地区。对于东北地区,“南”指京津地区、东南地区和西南地区;对于冀鲁豫地区,“南”指东南地区和西南地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