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骨笛的制作和妇好的读音---《国家宝藏》第三辑应该说清楚的两个问题

(2017-12-19 05:37:22)
标签:

妇好

骨笛

分类: 评论杂谈
    《国家宝藏》第三辑展示的是河南博物院珍藏的三件国宝:妇好鸮尊、贾湖骨笛和云纹铜禁。如果让我投票,肯定选择云纹铜禁。因为这件国宝的断代、历史和艺术价值,以及在今天对于反腐败的警示作用都十分明确。其余两件,都有一些争议未决的问题。
    贾湖骨笛的问题比较简单,即节目中那位音乐家称:“至今还不知道是怎样在骨头上等距离的打出七个圆孔(大意,非原话)”其实,在依据碳14测定的骨笛产生的新石器时代,在玉器上打孔的方法都已经推定(详见“百度”),而且在红山文化大量的玉器上都有大量的钻孔实物。因此“至今不知道”未免夸张。倒是仅凭碳14一个方法就给骨笛断代还不充分,需要更多的佐证。
    妇好鸮尊的问题比较复杂,尊本身的价值是确定的,但是对妇好却有争议。一是妇好的读音和含义是什么?妇指妇人无疑,但其“为商王武丁的妃子”只是传说,尚需确证。更重要的是“好”是姓,作为姓的读音应当是“号(四声)”,而不是“郝(三声)”。作为姓,“好”也可以不加“女”旁,也就是“子”姓,那就应当读“紫”,是当时的大姓。这些在首都博物馆展览中有明确的说明,即妇好是姓“子(读作紫)”或“好(读作号)”的妇女,不应读作妇好(郝)。
    更有甲骨文学者璩效武认为,妇好应该读作“长儒”,是商朝管理子弟教育兼管冶炼青铜的一种官职,而不是某一个人(详见“百度”“原来妇好墓不叫妇好”)
    不知道为何节目始终把妇好读作“妇郝”,即使节目中的各位大家看法一致,似乎也应考虑尚有的争议,不然在如此有影响力的节目中,把争论当成定论就会有很大负面作用。处理办法很简单,请张国立先生提一下,对某某问题学术界还有不同看法,需要进一步研究就可以,并不需要占用更多时间展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