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外祖父被称为“地理王”---《易縣東婁山王氏族譜》解读之十二
(2017-06-22 04:28:35)
标签:
东婁山王氏族譜 |
分类: 家族变迁 |
王振錄有两个儿子:宜仁、庚仁。宜仁无子,过继庚仁的长子義森为嗣子。这就是我的外祖父炳書公。
王義森,字炳書,玉照堂西院“義”字辈大排行九。生卒年月不詳,享年六十二岁。《易縣誌稿》称其畢業於毕业於天津工商大学,不确。實際畢業於河北省立法商學院。該校前身是成立於1906年的北洋法政學堂。校址現在天津市河北區志成道33號。(天津工商大学校址在马场道)李大釗同志畢業於該校。1937年該校被當局强行解散。1947年復校。1949年院校調整,學院撤销,法學系并入北京政法大學(今中國政法大學),商學系并入南開大學。1989年天津市决定把位於天津市水上公園西路的天津市政法管理幹部學院作为該校的延續。
炳書公大學畢業後在公立天津甲種商業學校任地理課教師。“百度”上有多篇涉及天津甲商學校的回忆文章,都提到其教师陣容包括綽號“地理王”的王炳書,可見在當時已經很有名氣。天津甲種商業學校创建于1906年,後来发展为著名的育才商業職業學校、育才财經學校。1952年停辦,高年級并入天津市立财經學校,校址改為天津三十六中。
日寇侵占天津以后,各學校地理課都必須把東北作为獨立的“满洲國”講授。炳書公却堅持把東北作为中國的一部分来講授。結果被人告密,以致被捏造罪名抄家,在天津難以立足,由女婿锺善基(三女王和禮之夫,已故著名數學教育家,即先家严)介紹到北京藝文中学(即後来的北京28中、长安中学,今北京161中初中部,部分校舍恢復為清升平署原貌)教書,并且把“地理王”的綽號也带了過来,直到退休。
炳書公教育子女有方。次女寅禮在新中國成立前即从事地下工作,新中國成立以後在唐山市婦女和教育戰綫从事領導工作。其馀子女均受過高等教育。三女王和禮終生从教,是北京市勞動模範。長子王濂禮亦終生从教,是大學教授。长媳张少卿是大學副教授。长子的子女(智字辈)均事業有成。長孫任山西省太原市公交公司办公室主任。長孫女任太原五中副校長,是全国勞動模範、特级教师。次孫任外交部參贊。炳書公次子王津禮上世纪50年代在宣化钢铁公司任技术员时因公去世,未婚,无后。
另,炳書公侄輩王若君(從禮)抗日戰争時期从事革命工作,是在晋察冀根据地劉仁領導之下,并把甘英引上革命道路。甘英後来成为劉仁的夫人。而炳書公三女王和禮则是劉仁、甘英子女的班主任,并在“文革”中多方對孩子們加以保護。这是纂修《族谱》才互相了解到的,也是一段佳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