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开发的旅游点---青龙古镇

标签:
山西太原 |
分类: 旅游各地 |
青龙古镇位于山西省太原市阳曲县侯村乡,紧临国道G108、二广高速公路G55和北同蒲铁路,交通极为便利。
明永乐年间(1430年),在山西太原通往内蒙的交通要道,即“万里茶道”上,有一村落名“青蒿嘴”。青蒿,是一种中药。屠呦呦就是因为提炼青蒿素医治疟疾而获得诺贝尔奖。在青蒿嘴北面2千米有一王家庄(今韩寨附近)。当时王家庄的王氏先人已经从农耕转向商贾。1415年左右,王家的一位先人,不仅擅于经商,还会说外国话,随官家船队(很可能是郑和船队)多次出外洋做买卖。致使王家的商号店铺,有了一定规模,便在青蒿嘴大量的购房买地,修建店铺、宅院,并从王家庄向此搬迁。
自从王家迁居青蒿嘴后,生意越做越红火,农历每月一、四、七有集市。
清嘉庆年间,王氏族人王绳中,为朝廷捐银百万两,皇家赏赐 “百万绳中”匾额一块和绣有“青龙”图案的大旗一面。从此青蒿嘴便更名为青龙镇,并依该地南北5华里上下起伏、左右弯曲的地形,仿照北京颐和园昆明湖东文西武构筑手法,东建文昌祠、西设龙王庙,北筑凤头寨,形成东文西武、南龙北凤、龙凤呈祥的总体布局。
青龙镇处处以龙体的形状布局,如“左龙腿”叫风水坡,寓意祥光普照紫气东来,“右龙腿”靠三府沟边,用人力堆积夯土形成一座长、宽、高近三十米的土崖,上建一座龙王庙,与对面的文昌宫遥相呼应。但是文昌宫不合规制:把本该在文庙前的棂星门和本该在官学前的泮池修在了殿前。
青龙镇两侧店铺林立,都是明清建筑。老爷庙、泰山庙、奶奶庙、河神庙、文昌宫、龙王庙、大王庙、茶皇庙等寺庙雄踞古镇四周高坡和沟口路旁。王氏家族居住20堂11楼3个花园及其他民居,建筑风格各异,建筑水平高超,木雕、砖雕、石雕设计奇巧,工艺精湛。尤其是五里长街上的五道楼阁全国罕见。头道阁位于镇中央,宽约三间,进深10米,二层砖木结构,上筑木结构硬山顶楼三间,房内朝北塑观音和文殊二位菩萨,朝南塑五百罗汉,层层相叠,金碧辉煌。往南行一华里为二道阁,此阁规模与头道阁相同,不同的是阁内塑的是真武大帝。再向南行一华里为三道阁,建筑规模与前二阁相同,但阁上塑的是玉皇大帝与魁皇爷。这三道阁都装有铁大门,晚上关门后,街面如铁桶一般,十分安全。四道阁在东面,阁上塑诸葛亮和岳飞像,名曰双忠阁,朝东洞门上方刻“青龙镇”,朝西洞门上方刻“双忠阁”。第五道阁在河神庙附近,阁上有慈禧太后亲笔题字,朝南面的墙上题有“安澜”二字,朝北面的墙上题有“坦途”二字。每逢过年过节,五道阁上点亮碗灯敬神,灯火通明,照亮全镇,十分壮观。
下图为南门外石牌坊
下图为南门
下图为古街
下图为戏台
下图为拴马桩
因为孙悟空当过弼马温,所以拴马桩上以猴子坐镇。
此地正当阎锡山守太原的外围阵地。下图山梁上是阎军碉堡遗存。
下图为文革遗存。
下图为当代艺术品---废钢铁构件组成的牌坊。
下图为第五道楼阁。
下图为龙王庙前旗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