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丹棱沜到菱角泡子再到芙蓉里(《北京西郊历史文化考》摘要之一)

(2016-10-21 05:20:41)
标签:

北京

西郊

分类: 传统文化
    《北京西郊历史文化考》  徐征  冯黛虹著  开明出版社  2015年9月第一版  是一部记述北京市海淀区历史文化的著作,兹陆续摘要,供博友参考。
    元中统年间蒙古人朵里真任上都路制使时,曾为西湖(今昆明湖)之东的古祠撰写碑文,上有“丹棱沜”三字,可知大河庄旁的丹棱沜距今已有八百多年。《说文解字》上云:“丹者,石之精”、“棱从木”。沜同泮。丹棱沜大意是用最精良的石头和上等树木做护岸的柏木钉,围砌半月形的水池,如同泮宫之水。
    明代诗人王嘉谟在海淀镇读书时,曾有《海淀娄兜桥上观鱼,信步西行,境益清胜》,一是记述了四百多年前的海淀风物,二是文载:“断碑尚存,乃元上都路制使都哩沁撰文,上有丹棱沜字,余皆磨灭”都哩沁,即朵里真。
    王嘉谟文经清代人润色后,刊入《日下旧闻考》,有价值的三个方面,一是对朵里真的记述,二是“二十亩沈洒稻种(左注:说明那时那里已有稻田),三是记载了王嘉谟读书处(在海淀)。
    海淀大河庄的这片水域,元、明都称“丹棱沜”。蒋一葵《长安客话》和刘侗《帝京景物略》都滥觞于王嘉谟所记。
    清于敏中在《日下旧闻考》中按:“畅春园宫门之南有菱池,俗称菱角泡子者,相传即丹棱沜水;”乾隆皇帝在《万泉庄记》中云:“盖丹棱沜本明戚清华园之迹(左注:此清华园非清代延续至今的清华大学清华园),今畅春园其故址也。园前有水一溪,俗称菱角泡子者,疑即其地。”
    20世纪80年代,在菱角泡子盖起了居民住宅楼,称之“芙蓉里”,使人不解其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