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纪念抗战胜利七十周年,曾经披露过一幅日军轰炸延安路线图,其中北京标记的是“北京”而不是“北平”。有人指斥该图系伪造,嘲讽日寇“能预测北平将来要改为北京”。其实是这些人孤陋寡闻,他们不知道1937年日寇占领北京后,于10月就以“北京地方维持会”的名义公布改北平为北京。只不过因为是“伪造”,中国政府从不承认这一时期的“北京”称谓。
前几天,北京电视《拍宝》涉及文物上的“北京”款识,某主持人还在说“明清时期和民国前期是北京,然后就是新中国成立后才是北京,中间是北平。”其实这是一种不准确的说法,可能在鉴定文物时发生误解。
扯远了。日伪“北京”在抗战时被抗日根据地四面包围,请看下图:
上图是《中国敌后战场抗日民主根据地分区详图》一套六张的第一幅,可惜没有标明印制单位和日期。图中显示,晋察冀边区下辖晋冀区、冀察区、冀中区和冀热辽区四部分。而北平恰好位于冀察区、冀中区和冀热辽区的结合部。
进一步细分,北平被四块根据地包围:
平西根据地
位于平绥(北平至绥远即现在的呼和浩特)铁路以南、平汉(北平至汉口)铁路以西,包括现在的门头沟、房山、昌平、延庆各一部分。
平北根据地
位于平绥铁路以北、通古(通州至古北口)铁路以西,包括现在的昌平、延庆、怀柔、密云、顺义各一部分。
冀东根据地
位于通古铁路以东、平津铁路以北,包括现在的通州、顺义、密云、平谷各一部分。
平南根据地
位于平安铁路以东、平津铁路以南,包括现在的大兴一部分。
上述通古铁路是日伪时期于1938年建成的,且图中显示向北经滦平直达承德。而现在滦平和承德之间没有直接的铁路,从滦平向北是后建的京通(北京至通辽)铁路,去承德则走从密云向东经兴隆的后建的京承铁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