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第246篇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2015-10-03 09:02:11)
标签:

转载

分类: 往事回忆
向校友推荐。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923日,北京第一实验小学,1955级学生入学60周年聚会。

姥姥这般年纪的人,聚会活动日益频繁。究其原因有二:一是赋闲在家,有的是时间;二是年纪尚不足70岁,腿脚功能正常,说走就走,自己做得了主。

当年,北京第一实验小学位于和平门外,琉璃厂北,和平门大街路东。前身是师大附小。对面是师范大学,与北面师大附中仅一墙之隔。

学校盈门有一个漂亮的大花坛。两侧台阶几许,拾阶而上,是个小型操场。有北房三大间,做一年级教室,外带走廊。东房两间也是教室。两排房子衔接处,设有老师办公室。姥姥在这里开始求学之路。

一样米养百样人。姥姥天资不足,开窍又晚,小学期间学习成绩不佳。短板是错别字严重。据同学描述,姥姥小时候肤色黝黑,着装粗鄙,属于不讨喜的孩子。俗话说是姥姥不疼,舅舅不爱。所以没有什么美好的记忆,更没有什么可以炫耀的往事。

按现在的观点分析,那六年活得有点儿失败,心情压抑才对。可当年少不更事,在懵懂中浑浑噩噩地过去了。2013年聚会,闫淑君同学诚恳地说:“那时候,大家都不喜欢你,只有我和你玩,不曾嫌弃。”唉,天不假年,幼时唯一的玩伴,竟成故人了。

虽说成绩不好,可老师是优秀的。一位是语文老师王有声先生;一位是数学老师缪雨田先生。

姥姥对文字的热爱,得益于王老师多读,多背的教学手段。不论多么愚钝的孩子,少年时期记忆力总是好的。小学读的课文都能记住。大量阅读,随时积累,总会有些东西沉淀。形成文字,组成句式,构成篇章。开卷有益,大量阅读。算是小学教育的成果。姥姥坚信不疑,至今也是这样鼓励孙子的。

入学60年,分开54年。同学们通过不同的路径,走到北海公园。有些新面孔还是不忍相认。若不是在规定的时间,规定的地点,绝对不敢称呼。

盲目地望着一群长者,犹豫着不敢呼唤。听到有人叫:“三儿”。却是高力行同学,姥姥幼时的邻居,住在同一条胡同。没有青梅竹马的情谊,有些恶作剧的回忆。时间可以修复一切,谈些陈年往事,旧居的变迁。拆迁改造使回忆得不到左证,以往的岁月便没了痕迹。

总体感觉:实验小学的聚会,不如人大附中的聚会.。同样的热闹,亲切。只是姥姥不善参与罢了。毕竟分开时间长,共同东西少。

927日中秋,和姑姥姥两家人一起过节。姑姥姥的孙子团团同学两岁半,会说话了。小孩子对语言的掌握也是厚积薄发。听了两年,才肯张口。一旦会说,常让人意想不到,说一些颇有深度的警示恒言,招大人怜爱。团团同学是聚会的主角,七八个大人十几只眼睛,盯着一个小孩子的一举一动,想来团团也有压力。再有一年,团团可以上幼儿园,姑姥姥便能自由些。孩子在盼望中成长,大人在盼望中衰老,周而复始。

亲戚们虽都居住在北京,可个忙个的,平日里鲜有机会见面。北京真是太大了,亲戚往来不容易。姑姥姥平时在家看孙子,过节儿子开车,才得以出门。

家庭规模越来越小,孩子们只认识父母,祖父母,其他血亲都不认识。席间,哥哥特别走下座位,到姥姥身边耳语:“姑姥姥是姥爷的妹妹还是姐姐?”独生子女再有孩子,正宗五服之内的亲戚都没有了。更谈不上追踪寻源,认祖归宗了。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题目写的有点大,只为发几句牢骚。

每当过年过节,小区里的人各奔家乡,世纪城唱起《空城计》。

姥姥不需要看望谁,也没有人盼望姥姥回家。知道自己是个没有故乡的人。姥姥生在北京西城区新经济道3号,长于宣武区果子巷包头章胡同2号。两处旧居,本是租赁暂住,现在荡然无存,无根可寻。姥姥既然没有家乡,妈妈自然没有故乡。到了妹妹这一代,迷茫自己的身份。以至于出入机场,不知道自己应该走哪条通道!

李白痴迷床前明月光,费玉清偏爱水中明月光。有人喜欢登高赏月,以为离月宫近些。孩子们不再理会嫦娥奔月,玉兔捣药的故事。拜月,祭月,供月,一切淫思巧技,取悦妇孺的活动都灰飞烟灭。中秋佳节,月光不再联系着故乡。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