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乘出租车过前门。开车的师傅忽然问我,这(指北面的门楼)是正阳门,那(指南面的箭楼)是前门。我不禁哑然。后来发现一些书籍和媒体也都在这么说。看来又是个“约定俗成”的错误啦。
前门是正阳门的俗称,二者指的是同一个城门,北面的是城门楼,南面是箭楼。正确的说法是,北面的可以称正阳门或前门,南面的则称为正阳门箭楼或前门箭楼。原来两座门楼之间有瓮城城墙链接,早已拆除,成为现在的孤立门楼。百度百科的前门箭楼词条附图,也把前门门楼误为箭楼啦。
现在看到的正阳门箭楼,各个窗户上有白色弧形窗檐,侧面墙上有西洋风格图案。这是1915年-1916年时任北洋政府内务总长朱启钤主持,聘请德国人罗思凯格尔设计并改建的。
至于为什么称为“前门”,是因为这座城门位于皇城、紫禁城的南面,即前面。相对而言,就把位于紫禁城和皇城北面的皇城北门地安门称为“后门”。但请注意,正阳门可不是皇城南门。皇城南门,现在一般都认为是天安门,严格来讲应该是原来位于纪念堂那里、早已拆除的中华门,往前称为大清门和大明门。
那么为什么把南面称为“前”,把北面称为“后”呢?是因为自元大都起,北京古城是按照《周礼·考工记》对营建都城的要求而设计的,包括“前朝后市,左祖右社”。前后左右,是以国君在大殿正中就坐,面朝南,为前;背朝北,为后;东面是左手方向,西面是右手方向来确定的。这和现在看地图的“左西右东”正相反。左祖,即祭祀皇帝祖宗的太庙要在东面。右社,即皇帝祭祀土地神和五谷神的社稷坛要在西面。一直保留至今的北京文化宫(由太庙改造)和中山公园(由社稷坛改造)即体现了这一点。前朝,皇帝居住和理政的宫城要在南面。后市,市场要在宫城的北面。自元至明,地安门到鼓楼一带的“鼓楼前”都是北京的主要商业区即体现了这一点。后来南面的前门外最为繁华,则是因为清初满汉分内外城居住,把汉人和市场都迁到外城才形成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