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大同造城运动陷百亿债务黑洞:建筑商抢房自保(看大同归来补遗)

(2013-08-04 08:46:46)
标签:

左右

商抢房

黑洞

补遗

记者采访

杂谈

分类: 评论杂谈

始于2008年的大同“造城运动”如今已陷入债务泥潭,许多城建工程出现了停工潮。

近日《中国经营报》记者调查获悉,目前大同地方债务已超过百亿元之多。

工程大规模停工的原因是因大同市政府拖欠工程款,仅大同魏都新城一个小区,政府欠工程款就达3亿元之多。在此影响下,参与大同城建的建筑商纷纷“败走麦城”。

在大量工程欠款背后,凸显出大同政府负债过重和建设过程中混乱的管理方式等问题。

大同市政府在开发保障性住房过程中,通过规划和建设超出回迁所需的住宅和商铺,获得大量资产。

记者采访发现大同在造城工程中普遍实施“甲供材料”制度,政府通过高价采购材料,从而影响施工队的收入。

《中国经营报》记者通过多日在大同市新胜苑、和平里甲、南环西延安置区等处采访,了解到大同拆迁安置不设地段差价补偿,而事实上地段差异客观存在。不补装修差价,拆迁户需由原住房搬到毛坯房。南环西延等安置房面积严重缩水,政府开发公司以“公摊面积大”予以解释。拆迁旧建筑材料不允许原物主处理。安置区空余面积、空余住宅和商铺由政府出售。拆迁下的老式灰砖打磨后在“古城”内建成古式四合院,以每平方米2万~3万元发售。在这些方式下,政府公司取得了巨额的、但未必合理的“开发”收益。

耿彦波启动的大同市“名城复兴”运动已经历5年,在此过程中,大同市仍在安全使用期内大量建筑被拆除(耿称为“纠正前人的错误”),浪费惊人;新路、新小区、新场馆、新“古城”被集中营造出来。一破一立,都要由巨大财力支撑。在“名城”可以自行运转并产生足以覆盖其营造成本的效益之前,谁为大同买单?

大同市政府、市财政局拒绝对记者关于大同债务情况作出回应。但有数据估算,大同市政府自2008年以来,城建投入累计高达500亿元左右,而截至目前大同市政府负债已超百亿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