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土语之十二:嘎巴儿、痂痄儿、秸橈儿
(2012-07-09 04:30:17)
标签:
北京土语渣儿粥嘎巴儿草字头贴饼子文化 |
分类: 传统文化 |
嘎(原字为(土介))巴儿,意思是指粘在衣物上的变硬的糊状物,如“饭嘎巴儿、粥嘎巴儿、泥嘎巴儿”等,去掉儿音也用作动词,意思是食物与锅底相粘连,如“米饭没闷好,嘎巴锅了”
痂(ga一声)痄(zha一声)儿,现在泛写做“嘠渣儿”,意思一是疮痂,如“伤口定嘎渣儿了”,二是食物烤焦的硬皮,如“贴饼子的那层嘎渣儿真好吃”。也有写作疙渣儿的,另有食品叫饹(ge一声)馇、饹馇盒。
秸(在此读ge一声)橈(代字,应该是草字头,下面一个“尧”,读作nao一声)儿,意思原指碎豆秸,泛指烧火用的柴草,引申为家里留的乱七八糟的小杂物。
后一篇:北京土语之十三:葛、秸档儿、硌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