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坝上游记(之九):元中都遗址、干涸的安固里淖、友谊水库

标签:
爱育黎拔力八达漠北元中都遗址京包铁路元武宗旅游 |
分类: 历史遗迹 |
元中都遗址位于河北省张北县馒头营乡,始建于元大德十一年(1307年),与当时的元大都(即今北京)、元上都(今内蒙古正兰旗东)齐名。它的建造者为元世祖忽必烈的孙子元武宗海山。公元1307年2月10日,元朝的第二任皇帝成宗铁穆耳去世,由于成宗皇帝无子,他的两个侄儿海山和爱育黎拔力八达,都有可能继承皇位。弟弟爱育黎拔力八达因身居帝国的权力中心——大都,在母亲的支持下抢先宣布登基。而海山早在10年前就被成宗皇帝封为宗王,派到漠北镇守帝国的北疆。那时,海山年仅17岁。在镇守漠北的10年间,海山从一位少年成长为杰出的军事将领,为保卫元帝国的疆土立下了汗马功劳。因此,当他听说弟弟在大都抢先登上了皇位,自然是心中不服,于是海山统领三路大军从漠北返回上都。迫于哥哥的军事压力,爱育黎拔力八达将皇位又拱手让给了海山。武宗海山夺取了皇位以后,为了避开大都和上都遗老遗少们的掣肘,以及弟弟爱育黎拔力八达的势力范围,尽快树立自己的权威,他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肇建中都城。
元中都由内、中、外依次相套的三重城组成,即外城、皇城、宫城。内城平面呈长方形,周长2360米。中城套在内城之外,面积约80万平方米。元中都的宫室建筑按中轴线布局设计,以一号基址为中心的主体宫殿群位于内城的中北部。作为正殿的一号宫殿基址居于内城的中心位置,平面呈“工”字形,地表有琉璃瓦当、滴水和花砖等建筑构件。宫室被元末起义军红巾军烧毁,只留下城墙遗迹。
安固里淖,蒙语,意为有鸿雁的地方。史称鸳鸯泺,是华北第一大高原内陆湖,草原面积23万亩,水域10万亩,历史上这里水草丰美,鹅雁栖息,从辽、金到元代,一直是皇家游猎、避暑胜地。清代,这里成为张库大道一个重要的商贸中心。资料记载,安固里淖在上世纪80年代就曾经干涸。其后几次恢复--干涸--再蓄水--再干涸。最近一次是2010年9月恢复蓄水,使干涸6年的安固里淖水域面积达到了18185亩。但是,不到两年又全部干涸。
干涸的湖底。远处为大青山余脉,山后就是内蒙古高原。
行前曾在“百度”查到“张北网”上发表一位记者今年5月的报道,安固里淖有水。我们打算把这一景点作为重点。谁知是如此惨象,于是转而西行再南下,直奔内蒙兴和县新城。经宾馆服务员介绍,终于在友谊水库见到了一汪湖水。
友谊水库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尚义县和内蒙古自治区兴和县交界处的永定河支流东洋河上游,控制流域面积2250k㎡。是一座以灌溉为主,兼顾防洪等综合利用的大型水利枢纽工程,工程等级为Ⅱ级。为保护怀安县城、京包铁路、110国道、沙岭子电厂以及下游广大地区的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发挥了巨大作用。在灌溉方面,1960~2000年累计兴利水量19.3亿立方米,累计灌溉面积441万亩。
库尾的曲流颇似闪电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