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臧鸿想到棚匠再想到杨连弟

(2012-02-21 05:56:27)
标签:

朝鲜

陇海铁路

中国人民志愿军

杨连弟桥

光荣称号

杂谈

分类: 评论杂谈

臧鸿老人走了,八十岁,也算高寿,被称作“叫卖大王”。大家都可惜京城叫卖要绝,其实还有几位叫卖大家,有些技艺还高于臧老。真正绝迹的是臧鸿的本行---棚匠。

棚匠,属于旧京“红白口”棚行,以搭建席棚和布棚为业。承揽搭建各种喜棚、丧棚、凉棚、暖棚、经棚、彩牌楼、脚手架。其技艺的最大特点就是,以杉篙为梁、柱,浮立于地面,绝不刨坑掩埋,用麻绳捆绑,不用钉子。所搭大棚,高与宽可达十丈,却遇大风不倒。

每年五月初,慈禧太后去颐和园避暑,内廷让棚匠给她起居办公的大殿搭个“天棚”,罩将起来。其要求是:必须严丝合缝,不许有一点儿空隙往里飞蚊子钻蠓虫。其梁栋凹凸处,皆随形曲折,平直处如一线,无少参差。结果是搭成起脊的天棚,飞檐鸱尾,富丽堂皇,不管刮旋风还是下暴雨,“天棚”安然不动。……棚匠搭的棚子,不用一根钉子和铁页、铁丝固定,全凭四边的橕劲和拉力。所以,遇上大风,棚能被风刮到天空,搬出好远,整体落在远方,结构却纹丝不动。这就是史学家和老百姓常评说的“北京的棚匠出奇得巧,巧到通神的地步”。 

棚匠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因为“棚”几乎用不着了,就归入架子工一行:用杉篙搭脚手架,盖房离不了。老架子工的技艺也十分了得,绝不是今天用钢管加搭扣、螺丝来搭脚手架可比。

新中国最著名的架子工当属“登高英雄”杨连弟。杨连弟,天津北仓人,1949年2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部队。在修复陇海铁路8号高桥时,杨连弟机智勇敢地攀上40多米高的桥墩,提前完成修桥任务,荣获“登高英雄”的光荣称号。1950年10月,杨连弟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1952年5月15日,杨连弟在清川江大桥指挥连队架桥时,被敌机投下的定时炸弹弹片击中头部,光荣牺牲,时年33岁。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为他追记特等功,追授他“一级战斗英雄”的光荣称号。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追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的光荣称号和一级国旗勋章、金星奖章各1枚。为非野战兵团中荣誉最高者。他生前所在连队被命名为“杨连弟连”。为纪念杨连弟,铁道部命名陇海铁路八号桥为"杨连弟桥",并建立纪念碑。天津市北辰区建有杨连弟纪念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