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没有太多的奢望,只想通过自己持之以恒的努力,期待让北京的历史美和未来美再次完整地结合,不要让现代化的功利主义吞噬和污染人们寻找京城未来的历史。”——阿南史代
这是一个外国人的话,难道不值得每个北京人深思吗?
1983年至2006年数次来华,先后任日本驻中国参赞、公使、大使的阿南惟茂,其父是日本投降时担任陆军大臣的阿南惟几,因反对日本接受波茨坦公告投降在1945年8月15日早晨自杀。大使夫人是一个地地道道的美国人,英文名字是Virginia
Subbs
Anami又名“吉霓”(Ginny)。她1944年生于美国的新奥尔良市。后来因为嫁给日本外交官阿南惟茂,入日本国籍,改名阿南史代。
阿南夫人其实是一个历史学家。从1983年第一次踏上北京这块她深爱的土地起,20多年间,她一直在研究北京的历史遗迹,从北京的胡同到北京周边的古村落。她拍摄了大量的照片,先后12次在中国和日本举行摄影展。2004年,阿南夫人出版了她的著作《寻访北京的古迹——古树,雄石,宝水》,目的是为了让人们更加了解历史上祖先在保护环境上面做出的艰苦努力,告诫现代人,不仅要保护好现有资源,还应该减少浪费。她通过隐埋在树、水、石头这三个意象背后的故事,钩沉历史和存活在历史里的人与事。“我通过寻访北京的树,水,石头,表现北京历史环境的诸多变化。”出版社一次性支付给阿南夫人一笔稿费,她用这些钱给山西的一个孤儿村购买了大量的药品、书籍和玩具。“我觉得这本书是写中国的内容,所以这些钱应该返还给中国。”
早在1983年,阿南史代便开始走访胡同、阅读古书,根据书中提示找寻寺庙现在的位置,结果发现,寺庙还在,用法大不一样了———许多都成了工厂的厂房。于是就想办法进去拍张照片,做个记录。她很幸运,20世纪出版的书里提到的建筑,到了1983年,多少还存留一点。“我不仅对皇家、对名人历史感兴趣。我更对某个胡同的关帝庙、散布在农村的宗庙这些百姓最基层的历史感兴趣。对我来说,这20年来跑来跑去的最大意义是,有机会走进普通的地方,记录将被忘却的街道或乡村的历史。”上世纪90年代,北京已经完全开放,阿南史代把延庆、平谷、房山等区域的寺庙遗址都走了一遍。寻访使她获得快乐,快乐缘于教益。很长时间以来,在西方的教科书里,关于中国唐宋文化的记录很详细,而辽金两朝几乎是空白。尽管学东亚史出身,阿南史代承认来中国之前对辽金历史没有任何知识积累。在寻访中,她认识了许多辽金时代的作品。她还发现,近代中国皇帝多是游牧出身,喜欢骑马狩猎,跑来跑去,因此在北京地区有许多行宫,这些地方筑有寺庙,寺庙附近定有泉水。沿着寺庙,阿南史代又开始寻访“古树、雄石和宝水”。
在阿南史代出版的《寻访北京的古迹》这本书里,通过隐埋在树、水、石头这三个意象背后的故事,钩沉历史和存活在历史里的人事。“无论是有学问的人,还是普通的乡下人,我都感兴趣。”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