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菩萨(佛教常识十九)
(2011-07-07 05:16:56)
标签:
文殊普贤北京西山八大处释迦牟尼佛地藏文化 |
分类: 宗教知识 |
由于观世音菩萨、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地藏菩萨为众生做出了贡献,象征四种理想的人格,即:悲、智、行、愿,所以人们尊敬地合称为四大菩萨。
观世音菩萨以大悲为本愿,救苦救难为目的。经中说:救度诸末法,观世音为最。悲是拔除众生之苦。当然,必须施与众生快乐,才能离苦。故此,菩萨教导我们要有爱世精神,那里有苦难我们应尽量去帮忙,那就是观世音菩萨救度我们这个时代,最为着力的原因。观世音与大势至分别是阿弥陀佛的左右胁侍,观世音有三十三种形象,真身为男(北京西山八大处香界寺有留须之观世音像),常作女相,手持净水瓶,足踏莲花。千手千眼菩萨,左右各二十只手,每手中各一眼,各配有佛教三界中的二十五“有”,故名。
文殊菩萨以大智慧为本愿,经中云:摄心为戒,由戒生定,由定生慧。而文殊菩萨以净行法门做为摄心的法门。净行法门中指导我们要处处为众生着想,故文殊菩萨教导我们要有无私念头,把将大众的利益放在第一,自身清净不染而利人,才能入三昧大智正定。文殊与普贤是释迦牟尼佛的左右胁侍。文殊头顶五髻,手持宝剑,身骑狮子。
普贤菩萨以十大愿王为本愿,从一者礼敬诸佛到十者普皆回向。都体现菩萨度众生的愿力,普贤菩萨无有退转的心更是不可思议。一时做善事、利益众生、修行不难,一辈子做善事、利益众生、修行就难,而普贤菩萨指导我们正是身无疲惫地去行去做,才是普贤菩萨的度众特点。 普贤右手持金刚杵,左手持召集金刚铃,身骑白象。
地藏菩萨盖于阴阳之间,在阴广度幽冥世界离开黑暗苦楚,在阳广度人间疾苦。而自己发愿度尽众生而后成佛,可见度众愿望无有穷尽。地藏菩萨见证幽冥大苦,普劝我们要尽一生力量,不造罪恶,脱离苦海轮回之苦,证得涅般快乐,此为地藏菩萨大愿。地藏王形象多现光头或是头戴毗卢冠、身披袈裟的出家僧人之相。他一手持锡杖,一手持莲花,或是手持幡幢、宝珠等。常有以一头形似狮子的狗(今天人们所熟知的西藏名犬“藏獒”,头大毛长,形似金狮)为坐骑的,其名号曰:“谛听”或“善听”。
中国有四大菩萨道场(四大佛教名山)之说:观世音菩萨的道场是浙江普陀山;文殊菩萨的道场是山西五台山;普贤菩萨的道场是四川峨眉山;地藏菩萨的道场是安徽九华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