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南海子公园

标签:
北京乌邦寺南海子麋鹿苑晾鹰台塔维斯托克旅游 |
分类: 历史遗迹 |
南海子公园是北京市“城南行动”计划第一项重大生态工程,规划总面积11.65平方公里,其中公园占地7.86平方公里,是北京最大的湿地公园。公园一期建成景观总面积达3700多亩。据估算,公园全部建成后年可净化水质2007.4吨、固土28490.4吨、保肥3709.2吨、固碳5551.7吨,释放氧气12343.6吨,吸收二氧化硫169.4吨、氮氧化物4716公斤、滞尘26000多吨,年生态效益价值为6300余万元。
历史上,南海子曾为辽、金、元、明、清五朝皇家苑囿。但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京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南海子地区逐渐成为人口聚集、环境恶化、社会管理形势严峻,公共服务设施落后的城乡结合部。
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实现城乡统筹,2009年,市委、市政府决定加快北京南海子公园建设。公园建设充分体现了“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建设的理念。由于南海子地区原先干涸的坑塘已被垃圾填平,填埋总量达到2200万立方米,其中18%是个人生活垃圾,污染了土壤以及地下水水质,对局部大气和水环境都造成了影响。为确保建设过程不会造成二次污染,建设者们决定变废为宝,利用这些建筑垃圾堆山造景,做到垃圾处理不出园。园内的建筑废料根据各种规格进行打碎、分拣,用于堆山、路基建设、铺路或经处理后作肥料。
原先用来填埋垃圾的大坑,挖掘后将坑体做好防水,引入小红门污水处理厂经过严格过滤处理的再生水,使公园再现碧波荡漾的景观。同时,在水体内放养各种鱼类等水生动物,在不同水域栽种水生植物,吸引野生动物来此栖息,形成完备的生态圈,逐步恢复湿地景观及功能。据悉整个公园建成后将恢复1.2万亩生态景观,其中水面占五分之一,成为京南最大的湿地,南海子这片湿地恢复后,就像天然的过滤器,对于水体的过滤,下游用水质量的提升,以及地下水的补充,都有积极意义。
下图为模拟复建的晾鹰台
下图为现在的勒石
下图为从公园观鹿台远望鹿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