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佛、神最常见、最普遍的方式是敬香。敬香,也称献香,世人多称烧香,有焚香、拈香两种方式。
焚香较为常见,为平日僧人及信徒用线香(或料香或藏)敬佛、神的仪式。具体做法:
(1)通常用单数,即一枝或三枝。不要用折断的香。一枝表示一心向佛。三枝或者表示礼敬佛、法、僧;或者表示过去、现在、未来三世恭敬礼佛;或者表示戒、定、慧;或者表示断一切恶,修一切善,度一切众生。
(2)点燃香(点燃后若起明火,可左右摆灭,不能用口气吹灭)。
(3)面对佛、神像,双手举香(与额相齐),躬身敬礼。
(4)用左手上香,三柱香要插直、插平,间隔不过一寸宽(以表示寸”心)。第一支香插在中间,心中默念:供养佛,觉而不迷;第二支香插在右边,心中默念:供养法,正而不邪;第三支香插在左边,心中默念:供养僧,净而不染。
(5)上香讫,即行叩拜礼。
拈香最为隆重,只有在诸佛、神圣诞或供斋设醮时,由主持(方丈、监院)或高功方行之。所拈的香有五种,即檀香、沉香、云香、紫降香和茄兰香,是为“名贵五香”。最常用的是檀香,是故拈香亦称烧檀香。烧檀香比较讲究。香要劈成一分粗细,一寸长短;须有专用香炉(称檀香炉),还要另备一些香面(通常以线香碾成粉末代之)。拈香前,先用香匕(小勺之类)在檀香炉中间将香灰挖一小坑,埋入香面,用香匕摸平,香面上微覆一层香灰。接着,点燃少许事先折成一寸长短的线香,将燃着的那端插入香面内。拈香时用左手,三枚香分别先后三次投炉,上下植献(先中、次左、后右)或东西卧献均可。拈香讫,退回跪垫,行三礼九叩大礼。
佛教有这样的说法:虔敬三柱香,供养佛法僧。这是最圆满且文明的敬香供养方式,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烧三支文明香,敬一片真诚心”。因此只要在自己的保护佛、神前上三柱香就可以了。点燃后先向四方礼拜,然后插入香炉即可。
很多人在寺院里燃烧巨大的香,有的香甚至会超过两米高,非常夸张。个别寺院出售一些数千元、甚至上万元的高价香,误导信众,使那些对佛法不了解的信众误以为烧越贵的、越高大的香,就越表示自己对佛菩萨的虔诚,佛菩萨就越会保佑自己。我们还常常看到很多人在寺院里烧香是一把一把的烧,火苗窜起很高,稍有不慎就会殃及旁边的人。上述这些都是不太如法的、不值得提倡的做法。
头柱香是指农历大年初一到寺庙烧第一柱香,是许多佛教信众每年必修的功课。因为他们深信:如果谁在除夕夜与大年初一交汇时刻,在佛庙烧头炷香,那他许下的愿望就会实现,好运连连。据了解,在佛教界内部而言,并没有烧第一炷香的教义规定,这只是信众基于历史文化遗传下来的心理因素的外在阐发。再有,此处的“头”并非专指一年起始某佛、神所接受的第一柱香,更指信众本人在新的一年开始时向佛、神敬的第一柱香。即对于某信众自己是第一柱香就可以了。现在将头柱香的意义绝对化了,以致商业化的拍卖所谓头柱香权,有人连年也不过了,大年三十白天就去寺庙排队。其实在佛、神之前敬头柱香的第一人是寺庙的住持或高僧,更不要说近年的官僚们。如此热衷抢头香,甚至出现今年法门寺爬梯子翻墙进寺抢头香的怪事,恰恰是亵渎神灵。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