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张衡老爷子说话了:别再折腾我和地动仪了。

(2010-12-15 05:14:53)
标签:

龙口

张衡地动仪

候风地动仪

都柱

教科书

杂谈

分类: 评论杂谈
今年时兴“炒古”,就是拿古人说事,包括小说和神话里的古人。君不见炒黄帝、炒炎帝、炒孔子炒曹操、炒西门庆、炒嫦娥,最近又在炒张衡和地动仪。
一、地动仪的来源是《后汉书·张衡传》里的一段话
“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中有都柱,旁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向,乃知震之所在。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根据引文,“候风地动仪”制成于东汉阳嘉元年(132年),是用精铜铸造的。仪体形状就像汉代酒樽。樽上装饰有篆文山龟鸟兽之形,樽的内部立一根铜柱,张衡称之为都柱。都柱周围有八条滑道,称为“八道”。仪体的外部装有八条龙,分布在八个方位,龙口各含铜丸一个,龙头下方各放置一个张口向上的铜蛙(蟾蜍)。仪体内部装有机关,与体外龙头相连,一旦发生地震,机关被触发,龙口打开,铜丸落入铜蛙口中,发出声音,使掌管人知晓,并能判明地震来源的方向。显然,地动仪是利用物体惯性制成的仪器。张衡通过自己巧妙的设计,使地震时仪体与都柱之间产生相对运动,利用这一运动触发仪内机关,从而将地震报出。张衡地动仪的灵敏度很高,《张衡传》列举了一个具体例子:曾有一次,地动仪朝向西边的那条龙突然吐丸,但当时洛阳城里并无震感,人们议论纷纷,都说地动仪不可靠。过了几日,送信人来到洛阳,报告说甘肃发生了大地震,大家这才信服了地动仪的精妙。

二、地动仪是中国古代科技成就的代表之一

它比欧洲出现地震仪的时间要早一千五百年左右,具有很高的灵敏度,这是大家一致的意见。因此不仅在历史博物馆和教科书里有所介绍,还上了邮票、陈列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地位显赫。

三、博物馆、邮票、教科书和总部陈列的都是后人复原模型

由于实物的失传以及原始文献记载的简略,使得今人对其内部结构有不同的理解。通见的张衡地动仪模型是根据上世纪五十年代王振铎的设计复原的。

以上情况本来非常清楚,现在又炒什么呢?

一、模型不是原物,这本来是很明确的,由于开始在教科书注明了而现在教科书、邮票、有些资料对此有所省略,于是乎这是“欺骗大众,欺骗学生”。帽子大的可怕。

二、地动仪是“预测”还是“报告”地震源地,这本来也是明确的,现在确指责其“不能预报”,于是乎是“伪成就”,更于是乎“中国古代发明没有那么高的地位”。

三、王的复原模型是否具有实际功效,本来还没有更充分的验证。现在就完全否定了。于是乎需要也有人愿意让国家拿出大把的银子去“更精确的复原”。

“炒古”是群魔乱舞!

一、一种炒古是官员所为,无非是搞点噱头政绩。炒地动仪似不在此列。

二、另一种炒是所谓专家所为,为的唯恐大家不知道他是“专家”,唯恐当不成“专家”。

专家炒古更坏,炒地动仪就是典型。因为他有着唬人的外衣:“科学根据”。细分析,其实最不讲科学,其一把本来还在争议的事情武断地下个结论,感觉他就是最正确的,其二为了出名张嘴就说,毫不负责任,只要耸人听闻。甚至今天说东,明天就说西。再甚至两个人捏故好,专门互相对骂以吸引公众眼球。其三,没有真本事干真研究,只能借古人讨点小钱花。其四,崇洋媚外,一些洋派人物时时以“骂老祖宗”为乐,忘了他是中国人。

于是张衡老爷子说话了,别再折腾我和地动仪了,你们干点正事吧:谁也没说复原模型就是我当时的作品。就算复原模型不能报告地震源地,也不等于我的地动仪不能报告呀,因为你们都没见过实物。没完没了地花钱复原我的模型,还不如把这些钱用在正经的地震预报研究上呢。让后人知道世界上最早尝试制造地震仪器的是中国人没什么不好。

顺便说一句,教育部长别老跟三孙子似地,把什么事情都往教育上揽。这事情还没搞清楚呢,就忙不迭的许愿改教科书。至于吗,改也让博物馆和邮政先改去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